哪怕是英國,本土都要時不時面臨德國空軍的轟炸,工業生產不受到影響是不可能的。
但澳大拉西亞因為距離的原因,最近的敵人島國都無法對澳大拉西亞的本土產生威脅。
這也導致澳大拉西亞的工業和經濟仍然保持相當迅猛的增長速度,完全沒有處於戰爭時期的感覺。
當然,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也取決於澳大拉西亞此時的戰爭處於有限動員狀態。
在戰爭爆發之前,澳大拉西亞計程車兵總人數大約57萬左右。截止目前,軍隊也只是擴張到了100萬出頭,對於整個國家的總人數來說,是比較健康的水平。
截止1936年年初,澳大拉西亞的總人口大約為4559萬左右,在所有列強中也已經處於中等,人口方面的劣勢基本被抹平。
根據歐洲列強所動員的軍隊規模來看,澳大拉西亞士兵和總人口的比例已經是所有參戰列強當中最低的了,甚至比一些未參戰國家還有底。
義大利和法國的人口與澳大拉西亞的人口處於同一水平,但這兩個國家在戰爭中的總動員士兵數量已經高達200萬和300萬以上,均是澳大拉西亞的兩三倍。
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國和義大利的工業生產不受到影響,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這也是為什麼說澳大拉西亞的地理位置非常優秀的原因。正因為比較偏遠的地理位置,可以讓澳大拉西亞本土免離戰爭的影響,在這樣的戰爭時期也能夠做到經濟和工業的正向增長。
為了更好的幫助法國人抵禦德國軍隊,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也答應了法國政府,將會在一個月的時間以內支援新一批軍隊。
英國目前在法國有大約70萬左右的軍隊,在一個月的時間以內,英國將至少增兵50萬,將英國遠征軍的規模維持在120萬左右。
澳大拉西亞將會在一個月的時間以內增兵50萬,履行和法國人之前的約定,將澳大拉西亞遠征軍的規模維持在80萬。
如此一來,英法澳三國的總軍隊規模將會超過400萬,打敗德國軍隊並不現實,但拖住德國軍隊還是能夠做到的。
除了法國本土預計的400萬軍隊之外,接下來關於巴爾幹第二戰場的開闢,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巴爾幹作為歐洲著名的火藥桶,其軍隊作戰水平還是比較不錯的。
特別是和列強義大利相比,相當一部分巴爾幹國家的軍隊作戰力都已經超過了義大利,當然僅限於陸軍。
如果能夠讓巴爾幹三國參與這場戰爭,英法澳為主的同盟國這邊不僅會多三個強力盟友,也會多數百萬巴爾幹軍隊。
雖然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也很有可能加入德國陣營那邊,但一個南斯拉夫的體量就足以對抗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更不要說還有希臘和阿爾巴尼亞的幫助了。
再者,巴爾幹半島上並不只有這幾個國家。佔據著君士坦丁堡的土耳其共和國,以及同樣是在一戰獨立的匈牙利,同樣能對巴爾幹的局勢產生影響。
當然,最讓人心動的,還得數巴爾幹半島東北部這個龐大的國家。
在英法澳三國的多次會議中,就已經提到了關於俄國的處理辦法。
俄國是目前列強國家中唯一一個沒有參與戰爭,這樣的特例是根本不允許存在的。
畢竟說到底,大家都因為這場戰爭被消耗了實力,俄國卻在這場戰爭中悶頭髮展,這不是明擺著搞特殊嗎?
面對著這個很有可能發展成自己心腹大患的國家,英國人表示,絕對不可能讓俄國置身事外。
如何處理俄國這個麻煩其實也很簡單,並且被寫在了關於法國的防禦計劃中。
只要將法國的防禦陣線經營成鐵桶一塊,堅決的將德國人阻攔在防線之外,德國人肯定要尋找新的辦法解決這場戰爭。
一戰的德國就和俄國是敵人,如果西線無法突破的話,德國有很大機率,會將目光放在東線的俄國身上。
4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日萬第3/10天,今日已更7000/10000,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