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確保聯合國家進行會議室的安全,澳大拉西亞海軍將在夏威夷周邊進行長時間巡航,會議期間也會有大量的飛機升空,做好萬全的準備。
雖然德國人的飛機不可能遠渡重洋來到太平洋,但該有的防備還是很必要的。
經過了長達半天的選舉,英法澳三國所推選的三個外交代表和聯合國家大會選舉出的四位代表共同組建了聯合國家委員會,負責管理接下來四年內的聯合國家事務。
其中聯合國家委員會委員長的職務被英國駐聯合國代表瓦利·哈丁格拿到,他也將成為聯合國家中理論上權力和地位最高的個人。
英國代表走上聯合國權力最頂端是英國和澳大拉西亞協商後的結果。作為交換,澳大拉西亞所推薦的芬蘭也成為了聯合國第一任理事國。
至於英法澳三大強國中唯一沒有收穫的法國,法國人的意見此時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聯合國家總部在夏威夷,這是法國人沒有絲毫影響力的地方。甚至哪怕是英國人都無法在夏威夷和澳大拉西亞對抗,除非兩個國家真正的撕破臉皮。
除了委員會和理事國的選舉之外,這次會議還成立了聯合國家的多個部門,完善了這個世界性組織的機構。
在所有國家代表的共同見證之下,各國簽署了一份名為《全球貿易公約》的檔案,見證了聯合國家下屬的第一個組織,聯合國家貿易協會的誕生。
這個組織成立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管控所有國家之間的貿易,促進各國家之間的經濟交流。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不同的組織,目的也差不多和貿易協會一樣,都是促進各成員國之間的交流,並且儘可能保證名義上的公正公平。
會議的最後一項內容,就是關於組建聯合國家軍隊,並且共同對德國作戰事情。
目前加入聯合國家組織的基本都是英法澳三國的小弟或者歐洲的參戰國家,所有的國家和德國都是敵人。
這也代表著整個聯合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打敗德國。
雖然聯合國家的這些成員國單個看起來並沒有那麼強大,甚至幾個國家加起來實力也就一般。
但如果是所有的成員國加起來,哪怕不算英法澳三個列強,這些成員國聯合起來的實力也是相當強大的。
這些國家的實力也將成為英法澳三國的助力,幫助英國和澳大拉西亞更有效的,更快速迅捷的打敗德國人。
不過組建聯合國家軍隊需要漫長的時間,其中有一部分國家仍然處於流亡政府狀態,他們明顯是拿不出軍隊的。
這也好辦,各國在聯合軍隊中出力的多少也能看作戰後利益分配的重要因素,可以確保有實力的國家能夠自願的拿出更多的軍隊。
出兵多在戰後所獲得的利益分配就更多,出兵少在戰後所獲得的利益分配就更少。至於像俄國這樣的根本不在聯合國家中的國家,戰後利益分配時受到英法澳的針對也就是必然。
要是讓俄國獲得了德國的部分工業裝置和技術的話,對俄國的提高是沒有限制的。
英國和澳大拉西亞自然不會放任俄國的強大,俄國可以在戰後獲得一定的賠款和土地,但德國人留下的工業遺產俄國一點也別想得到。
就算俄國人能夠拿到大筆的賠款,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也可以透過其他的手段來不斷減小德國人賠款的比例。
反正相較於俄國來說,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並不只靠德國的賠款重建國家。倒是俄國這個大片土地被佔領,國內工業和農業都被破壞的相當嚴重的國家,如果缺少了德國的戰敗賠款,各行業的重建和國家的恢復速度也會降低。
經過所有成員國的投票決定,聯合國家軍隊正式組建,並且共同加入到對德國的作戰當中。
1939年的上半年將是正式對德國發動反攻的時間。如果戰爭進行的順利,各國的聯合軍隊甚至有希望在下半年就進入德國的本土,並且拿下德國的首都柏林,儘可能以更快的速度結束這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