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座城市是撒丁島最大的兩座城市,也是薩丁島的港口和機場所在地。
這兩座城市被攻破之後,撒丁島其他的小城市和城鎮也根本不可能逃脫法國軍隊的進攻。
換句話來說,在法國宣佈佔領薩薩里和卡利亞里之後,義大利對撒丁島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了。
但這並不是唯一的壞訊息。
可不要小看此時的英國人。雖然英國人的陸軍戰鬥力算不上好,但英國皇家艦隊的戰鬥力絕對是世界頂尖。
在皇家艦隊大量軍艦的轟炸之下,英國陸軍僅用了不到一週的時間就攻克了西西里島和義大利本土隔海相望的墨西拿,並且趁機南下接連佔領了卡塔尼亞和錫拉庫薩。
如此一來,西西里島也只剩下首府巴勒莫沒有被攻佔,而這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如果有一幅地圖就能夠看出,此時的義大利已經有接近一半的國土被佔領,剩下的土地也恰恰是義大利最不重要的南部地區。
南部地區確實有著不小的農業規模,但在英法澳空軍接連不斷的轟炸和視察下,義大利又能怎麼進行農業生產呢?
在接連的打擊之下,羅馬的防禦也顯得搖搖欲墜。
1938年6月17日,在經歷了接近一個月的圍攻之後,義大利首都羅馬宣佈告破,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南逃那波利。
成功逃出羅馬的墨索里尼本來鬆了一口氣,但他看到那波利城市上懸掛的澳大拉西亞國旗之後,最終絕望的低下了頭顱。
1938年6月18日,義大利國王在羅馬城內透過廣播的方式宣告義大利無條件投降,並且表示首相墨索里尼是戰爭販子,也是全義大利和全人類的罪人。
6月19日,墨索里尼在那波利被逮捕,並且立即作為戰爭重犯被看管在那波利的監獄。
從6月18日開始,英法澳全面接管義大利的防務,並且接收了義大利自戰爭開始幾乎沒有怎麼出動過的海軍。
義大利的投降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種震盪,更震動的自然就是德國了。
德國和西班牙並不相鄰,完全靠著義大利作為中間角色將兩國聯絡在一起。
義大利無條件投降之後,德國和西班牙之間的聯絡就多了一道屏障,也讓德國從西班牙獲得物資的機會變得微乎其微。
而對於目前已經是孤軍奮戰的西班牙來說,他們又能堅持多長時間呢?
1938年6月24日,法國軍隊浩浩蕩蕩的開進巴塞羅那市內,宣告解放整個巴塞羅那地區。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也源源不斷的從直布羅陀湧出,並且朝著西班牙南部的軍事重鎮塞維利亞前進。
位於非洲地區的休達、得土安和梅利利亞也遭到了英法澳軍隊的全力進攻,並且因為幾乎很難從西班牙本土獲得物資補給的原因,很快就被攻破。
1938年6月27日,之前轟炸羅馬的飛機轉移到西班牙境內,開始大量轟炸西班牙的首都馬德里。
在西班牙政府到了窮途末路的時候,遠在英國的倫敦,此時英國王室代表、澳大拉西亞皇室代表和西班牙王室正在進行一場會議。
會議的主體內容自然是關於戰後西班牙王室復辟的。西班牙王室的復辟對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來說都是一個好訊息,畢竟君主制國家天然的會站在一起,各國君主彼此之間的關係會更加緊密和團結。
只有君主制國家越來越多,像阿瑟和喬治六世這樣的君主的地位才會越來越穩固。
不過對於西班牙王室的復辟,英國人還是提了一些額外的條件的。
首先是關於直布羅陀,西班牙作為戰敗的國家,想要收復直布羅陀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也是西班牙王室在復辟之前必須要答應英國的第一個條件,那就是承諾永遠不收回直布羅陀。
不過仔細想想,此時的西班牙也早已沒有了收復直布羅陀的實力。哪怕是後世的那個西班牙,仍然是歐洲存在感並不強的國家,甚至在歐洲的範圍內都算不上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