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義大利民眾來說,此時的義大利早已變成了他們陌生的樣子。
墨索里尼政府已經陷入最後的癲狂,他們鎮壓各種遊行的民眾,抓捕各種反對黨派,並且不惜一切代價的在羅馬展開了軍事戒嚴。
從5月22日到5月25日這4天的時間裡,至少有2000名民眾死在義大利的武裝鎮壓當中,還有上百名墨索里尼的反對黨成員被抓捕入獄,並且受盡了折磨。
墨索里尼的殘酷行徑引起了義大利的軒然大波,並且導致羅馬城內爆發了一波又一波的遊行浪潮。
不過此時對於墨索里尼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如果無法擊退英法澳聯軍對羅馬的進攻,下一個被掛在路燈上的可就是墨索里尼他自己了。
在5月15日、5月22日、5月25日和5月27日這四天時間裡,英法澳組織了大量的飛機轟炸羅馬,並且摧毀了羅馬城內大量的建築和設施。
雖然並不清楚羅馬城內義大利人的傷亡,但在這樣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城市進行大轟炸,起到的效果自然不用多說。
為了更早的消滅義大利,英法澳三國聯合軍隊並不會將所有的軍隊都浪費在羅馬,而是派遣了幾支小規模的軍隊繼續進攻義大利的其他地區。
法國主要進攻撒丁島,英國人主要進攻西西里島,澳大拉西亞則從羅馬北部的安科納繞到南義大利的福賈和那波利等城市,進攻整個南義大利。
對於這樣的攻勢,義大利政府可以說是毫無辦法。
陸軍方面的劣勢就註定了義大利很難招架英法澳軍隊的進攻,再加上義大利的海軍完全不敢出海作戰,只能任由英法澳軍隊進攻義大利的國土。
這也是義大利作為一個地中海國家的悲哀,因為它根本無法抵抗強大的皇家艦隊。
但凡義大利海軍有點作用,至少也能保住撒丁島和西西里島。
雖然義大利在地中海還有另一個盟友西班牙,但此時的西班牙也算是自身難保。
西班牙必定是一個非列強國家,在人口和軍隊方面和列強國家有著較大的差距。
英法澳發動反攻之後,此時的西班牙突然傻眼了。西班牙政府驚愕的發現,他們的軍隊和英法澳軍隊的戰鬥力還有著一定的距離,而且軍隊規模也遠遠比不上英法澳的聯合軍隊。
更要命的是,西班牙拼盡了全國之力都沒能在短時間內攻破直布羅陀,反倒還讓英國人的支援及時趕到並且打退了西班牙的進攻。
雖然北面的比利牛斯山脈能夠阻攔大部分法國軍隊進入西班牙,但西班牙的海軍已經無力阻攔敵人的海軍肆意馳騁。
如果不是英法澳的進攻重心放在義大利的身上,恐怕西班牙將成為第一個投降的協約國國家。
當然,現在西班牙的狀況也好不了太多。
佛朗哥透過內戰建立新的西班牙政權只有幾年的時間,對西班牙的統治並沒有那麼穩固。
此時的西班牙政府除了對付英法澳軍隊的進攻之外,他們還需要額外注意國內反對勢力的蹤影。
要不然,可能外部的敵人還沒有攻破西班牙的首都馬德里,馬德里就已經被內部的敵人攻破。
不過,對於義大利和西班牙來說,他們的結局是要比德國好一些的。
因為這兩個國家本身的實力並不強大,在英法澳的心中,義大利和西班牙是沒有太大的威脅的。
正因為沒有太大的危險,義大利和西班牙還可以維持自己目前的大部分土地,不至於面臨被分割成幾個國家甚至被全面佔領的風險。
但德國可就不一樣了。目前德國所展露出的威脅甚至已經超過了俄國,並且還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
對於英,法,澳三個國家來說,對德國的處理需要慎重再慎重,甚至需要適當的武斷一點。
經過三個國家的商討,最終決定全面佔領德國,將德國首相和他的主意徹底從德國祛除,確保未來德國不太可能發動下一次世界大戰,以保證世界和平維持更長的時間。
隨著時間進入1938年的6月,義大利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發生了。
法國軍隊全力進攻撒丁島,最終用了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接連攻破了薩丁島北部重鎮薩薩里和南部城市卡利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