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告的最後,義大利政府還表明了這次投降對義大利帶來的嚴重危害。首先是嚴重損害了義大利政府的名望,並且侮辱了義大利國旗。
其次,這支軍隊的投降將會讓突尼西亞地區的數十萬德意軍隊陷入被包圍的危機,其中,義大利軍隊就高達50萬以上。
雖然整篇公告並沒有提到王室的責任,但這樣的說法明顯是將黑鍋甩給王室。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羅馬的許多媒體紛紛報道了這則公告,其中明顯早有準備的媒體還刊登了關於那支義大利軍隊的組成部分,證明了軍隊的指揮官和部分士兵確實來自王室近衛軍。
一時之間,義大利民間對於王室眾說紛紜。
有的人認為王室不應該揹負責任,畢竟王室的近衛軍早就解散了,軍隊已經打算重編為義大利軍隊,只保留了少部分親衛仍然保護著義大利王室。
只是出身並不能證明投降的軍隊和王室的關係,也更不能將投降的責任甩到王室的身上。
但另一部分人認為,投降的軍隊曾經屬於王室近衛軍,要說他們和王室沒關係是根本不可能的。
更何況,曾經在改編王室近衛軍的時候義大利國王就曾反對過,會不會是義大利國王為了保留自己近衛軍的實力,從而特意吩咐手下的軍官在遇到危險的情況下可以投降呢?
持第二種說法的人佔了大多數,畢竟義大利民眾中有家人參軍的家庭可不少。
義大利人害怕這樣的局面出現在所有的戰場,讓自己的家人在戰場上面臨危機。
特別是家人前往北非戰場的那幾十萬個義大利家庭,此時對王室沒有埋怨是根本不可能的。
這裡也不得不提到薩伏伊王朝的出身。雖然薩伏伊家族在義大利的統治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但這個家族的建立者並不是義大利人,而是遷徙到義大利地區的勃艮第人。
如果是在平時,義大利人當然願意讚美薩伏伊家族和王國的統一者。
但如果自己家人的生命安全要受到王室的影響,他們對於王室也就沒有那麼多的好感了。
墨索里尼的輿論攻擊還在繼續。因為某些話並不方便義大利本地媒體來說的原因,這時候就需要德國的媒體發表一些有利於墨索里尼的言論了。
僅僅是在第二天,德國的媒體也接連發表了多篇文章,譴責了義大利王室為了儲存自己的實力,不顧仍然還在突尼西亞地區作戰的數十萬德國和義大利軍隊的安危。
來自德國的新聞報道似乎一下子坐實了義大利王室的罪名。畢竟如果只是自己國內在譴責王室的話,民眾們難免還是有幾分疑惑和不信任的。
但如果國內外都在報道這樣的事蹟,民眾們的信任也就多增加了幾分。
1938年1月9日,墨索里尼站出來回應了目前關於王室的輿論,並且表示他仍然願意相信王室。
但同時,墨索里尼又表示,因為關乎到接近50萬個義大利家庭和整整50萬名義大利士兵(誇大),原不原諒王室的事情不是他一個人能夠決定的。
於是,墨索里尼宣佈讓公眾來決定這個事件的處置方案。
義大利政府將在一月底舉行一次為期半個月的公眾投票,所有義大利公民都可以參與,不管男女老少。
而投票的最終結果也將決定這個事件的走向,同時也能展現出義大利民眾最真實的態度和意見。
對於這樣的處理方案,有部分義大利民眾還是比較滿意的。再加上是所有義大利民眾都能投票的原因,王室和保王黨想要反對也沒有任何藉口。
畢竟如果民眾們真的覺得王室沒有任何責任的話,那麼完全可以在這次公民投票中選擇支援王室。
只要支援王室的人足夠多,那麼就算墨索里尼對王室有任何想法,也不可能在所有義大利民眾都反對的情況下做些什麼。
但如果最終的投票結果反對王室,就算墨索里尼沒有任何想法,也必須要為了所謂的投票結果,給所有義大利民眾一個交代。
或許最開始投降的義大利士兵也想不到,他們隨意的一個選擇,竟讓統治義大利地區長達900多年的薩伏伊王朝面臨最嚴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