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31日,在這一年的最後一天,超過30萬義大利軍隊強行渡過地中海,從西西里前往突尼西亞地區。
這支軍隊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支援突尼西亞的德國和義大利守軍,同樣也是為了向前線運輸物資。
雖然突尼西亞地區和義大利只間隔了地中海,但也正是這隻有幾十公里的地中海,嚴重阻礙了義大利的物資運輸向突尼西亞。
畢竟地中海到處都是英國人巡邏的艦隊,除非冒著運輸艦隊損失慘重的風險,要不然,義大利是不可能在這種關頭隨意派出運輸艦隊的。
除了支援突尼西亞的30萬軍隊之外,義大利還向利比亞地區派遣了兩支軍隊。
一支軍隊乘坐運輸船在利比亞地區登陸,另一支軍隊直接乘坐飛機用空降的方式直接滲透進利比亞。
重新奪回利比亞,這可是目前的義大利政府夢寐以求的事情。
作為義大利為數不多的殖民地,利比亞對義大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而對於墨索里尼這樣的倍有野心的人來說,在自己的統治下反而讓義大利損失了殖民地,這對於墨索里尼來說完全是不可接受的。
面對著不老實的西班牙和義大利,英法澳軍隊可不會含糊。
1938年1月1日,在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就襲擊了義大利的多個海岸城市。
其中重點襲擊的,自然就是義大利的首都羅馬了。
羅馬作為義大利最大的城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
之前也提到過,義大利統一的時間太短,並且南北義大利之間的發展差距太大,導致義大利一直有一種割裂感。
以羅馬為分界線,羅馬以北的北義大利算得上是工業地區,經濟、工業和人口都是比較多的。
而羅馬以南的南義大利雖然人口也不少,但工業和經濟發展就要差得多了。
雖然南義大利向整個國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糧食產量,但還是有部分北義大利人看不起南面的同胞,認為他們只是鄉巴佬。
如果沒有羅馬地區的連線,南北義大利是根本不可能糅合到一起的。
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來轟炸羅馬對義大利的影響。
義大利人此刻終於體會到了那種被壯漢凌辱的無力感。
如果是敵人的空軍前來轟炸羅馬,義大利完全可以動用自己的空軍進行防禦,甚至還能夠依靠羅馬城內的各種防空炮臺和防空武器,將空戰勝利的天平傾斜到自己這邊。
但很可惜,轟炸羅馬的全部是英國人的皇家艦隊。雖然義大利的飛機也可以用來對付皇家艦隊,但問題是敵人也有飛機,並且規模一點都不遜色於義大利。
義大利要是出動飛機去襲擊那些轟炸羅馬的皇家海軍軍艦的話,將會面臨敵人軍艦加飛機的雙重火力覆蓋,陷入劣勢的反舊城的義大利空軍。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歸根結底,導致這樣現狀發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義大利的海軍總體規模遠遠落後於英國皇家海軍。
雖然在地中海的只是英國人抽調的一部分艦隊,但也混合了法國和澳大拉西亞的艦隊,總體規模仍然是強大無比的。
在可動用的空軍規模差不了多少的情況下,義大利那弱小的可憐的海軍處境就有些尷尬了。
動用海軍也完全打不過對面,但如果完全不動用海軍的話,義大利海軍的地位又十足的尷尬。
這也導致北非地區的德國和義大利軍隊雖然造成了不小的混亂,但他們的武器彈藥儲備也在一天天的減少。
要不是義大利空軍偶爾會用空投的方式運輸物資,再加上可以透過劫掠當地土著的方式獲得足夠的糧食,恐怕德國和義大利的北非軍隊早就無糧可吃了。
北非地區的血液國軍隊終於盼來了物資,但此時的英法澳聯軍也絲毫不慌。
1938年1月2日,英法組織空軍轟炸了突尼西亞地區,並且著重轟炸了突尼西亞有可能駐紮守軍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