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儘早的將島國海軍湊在一起,澳大拉西亞選擇無視了有可能的島國海軍的調動,專心對付主動冒出來的島國空軍。
雖然島國陸軍航空隊在九州島,本州島和四國島調動了超過400架飛機,但這些飛機只有不到一半是新生產的飛機,其他的都是老掉牙的產品。
本來就是吸引注意的,自然不可能指望著這些飛機對澳大拉西亞空軍造成太大的傷亡。
事實也確實如此。整場空戰大約持續了三個多小時的時間,最終出動的島國飛機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少數幾架原本就徘徊在戰場邊緣的飛機才能僥倖逃脫。
而澳大拉西亞這邊,在飛機的數量和質量都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僅用不到30架飛機就殲滅了島國超過400多架飛機編隊。
雖然島國政府也在肉疼飛機的損失,但至少這400多架飛機的犧牲也不是白費的。廣島海域的大部分海軍都已經成功的從本州島和四國島之間的海峽逃離,目前正在趕往東京的路上。
這也代表著,山本五十六的第一步計劃已經成功,島國聯合艦隊的主力軍艦終於能夠彙集到一起,這也極大程度的增強了聯合艦隊的實力。
既然軍艦已經匯聚到了一起,那麼島國海軍接下來的目的肯定是想辦法讓所策劃的海戰順利進行了。
海戰的地點被選在了東京灣,也代表了島國海軍堅決抵抗和拼死一戰的決心。
更重要的是,東京灣有著島國數量最多的岸防炮,如果利用的好,同樣也可以作為海戰的助力。
還有就是東京灣的地形,只有最南側面對著大西洋,西北東三側全部是陸地。
在這樣的地形展開一場大海戰,所面臨的結果只有生與死兩種,根本沒有第三種選擇。
為了配合海軍進行這場戰鬥,島國政府調集了國內一切能夠抽調的空軍,在東京郊外的軍事機場部署了超過600架戰鬥機和轟炸機。
如果再加上7艘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島國在海戰中能夠動用的飛機數量勉強也能突破上千架,這也算是島國在飛機方面最後的家底了。
山本五十六決定在8月15日發動整場大海戰。在此之前,需要儘可能引誘澳大拉西亞海軍前來東京灣,促成這次大海戰。
如果澳大拉西亞海軍按兵不動的話,那山本五十六也只能乾瞪眼。畢竟他想要獲得更大機率的勝算,就必須得依靠東京灣的岸防炮臺和郊區的大量飛機才行。
如果只是島國海軍本身的話,是很難擊潰澳大拉西亞海軍的。更要命的是,如果繼續拖下去的話,澳大拉西亞海軍的實力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島國目前的經濟和工業狀況可不允許他們在保持著超過400萬軍隊的前提下,還能夠每年大量建造主力軍艦。
8月10日,海軍少將近藤新田所率領的1艘戰列巡洋艦,3艘輕型巡洋艦和5艘潛艇浩浩蕩蕩的從東京灣出發,進入太平洋尋找目標。
組成這支艦隊的戰列巡洋艦,輕型巡洋艦都是快速艦艇,在所有軍艦中巡航速度算是最快的那一批。
而潛艇隱蔽性是最好的,這麼一支艦隊的組成目的也就呼之欲出了,那就是成為引誘澳大拉西亞主力艦隊的誘餌。
“近藤將軍,我們應該去哪裡尋找澳大拉西亞的主力艦隊?”在為首的戰列巡洋艦上,近藤新田的助手,這支小艦隊的副司令官田中優犬一臉恭敬的詢問道。
“先去九洲島看看。”近藤新田沉思了片刻,吩咐到:“就算澳大拉西亞人的主力不在九州島附近,九州島也絕對有著大量的運輸艦。
只要我們擊沉幾艘運兵船,絕對能夠引起澳大拉西亞海軍的注意。”
就這樣,這支小軍艦浩浩蕩蕩的前往九州島附近,去尋找澳大拉西亞運輸軍隊的運兵船。
東京灣距離九洲島超過800公里的距離,按照這支小艦隊的正常巡航速度來說,差不多需要接近20個小時才能夠抵達九州島。
好在他們有著5天的時間來完成任務,路途上所耗費的這些時間勉強也可以忽略不計。
經歷了20個小時的航行之後,艦隊終於靠近了九州島附近。近藤新田並未著急讓艦隊靠近九州島,而是吩咐潛艇開始下潛,艦隊散開尋找合適的襲擊目標。
靠著這樣一支小艦隊去襲擊澳大拉西亞海軍主力是不現實的,哪怕艦隊全部都是快速艦艇,
因此,他們只能將目標放在那些分散開的巡邏艦隊或者運兵船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