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推進到1937年的8月,島國政府和軍方的氣氛也越發緊張。
支援九州島的計劃失敗了,只有原本預定支援部隊的三分之一跨過了海峽,剩下的軍隊要麼被阻攔在本州島,要麼早已經葬身在海峽的魚腹中。
當然,這樣的小問題對島國政府來說也已經無所謂了。如果不能避免澳大拉西亞海軍和空軍對東京灣的連續大轟炸,島國將每天承受數不盡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哪怕島國有著數千萬的人口,哪怕島國擁有列強級別的經濟規模,他們仍然無法保證自己能在這樣的大轟炸中堅持多長時間。
因此,島國政府和軍隊必須給予反擊,並且儘可能解決目前島國本土所面臨的轟炸威脅。
相較於陸軍和不成形的空軍來說,目前島國政府所能夠依靠的,或許也就只有雖然遭受了損失,但總體仍然實力尚存的島國海軍了。
目前的島國海軍仍然擁有7艘戰列艦,7艘航空母艦和3艘戰列巡洋艦,12艘重巡洋艦,11艘輕型巡洋艦,53艘驅逐艦以及68艘潛艇,放眼世界也絕對稱得上是海軍強國。
好訊息是,自從偷襲夏威夷港失敗之後,島國海軍就一直龜縮在廣島和東京的港口。雖然這麼做讓澳大拉西亞海軍成功封鎖了島國海域,但大部分海軍實力卻得到了儲存。
哪怕在廣島的轟炸中又損失了3艘戰列艦和2艘航空母艦,但對於島國海軍總體來說損失也並非傷筋動骨。
只不過,島國海軍的總體規模相較於澳大拉西亞太平洋艦隊來說肯定會有更大的差距。但海軍的戰鬥也不是靠軍艦的數量來決定的,而是靠各艘軍艦的戰鬥水平和一定的運氣。
在島國政府內部的巨大壓力之下,島國海軍迅速制定了關於海軍大決戰的計劃方案,並且由時任海軍部次長,海軍航空部部長的山本五十六擔任這次計劃的總負責人和指揮官。
在之前偷襲夏威夷港口的時候,島國海軍就已經見識到了空軍對於海軍的威脅。再加上上次澳大拉西亞對廣島的轟炸,更讓島國海軍意識到了航空母艦有些時候對戰列艦是存在剋制關係的。
為了更好的應對和澳大拉西亞太平洋艦隊的大海戰,山本五十六大量調集了島國海軍的精銳部隊,將其組建為新編的島國聯合艦隊。
為了增加一切海戰勝利的機會,山本五十六不僅抽調了島國各殖民地的岸防艦隊,也調集了大量的中小型軍艦,讓島國海軍的總噸位重新恢復到107萬噸左右。
在聯合艦隊的指揮官配置上,總指揮官山本五十六擔任聯合艦隊總司令,中將軍銜。
又抽調了原本島國艦隊的司令擔任總參謀長,和山本五十六共同管理這支相當龐大的艦隊。
不過目前有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廣島的海軍很難彙集在東京。廣島上空隨時都有大量的澳大拉西亞飛機盤旋,如果不能引開這些飛機的話,廣島海軍的調動很容易會引起澳大拉西亞空軍的注意,從而讓整個聯合艦隊的動向都落入澳大拉西亞的眼中。
為了吸引注意,山本五十六決定犧牲九州島和本州島西部,還有四國島的部分陸軍航空隊。
只有飛機才能吸引飛機的注意,為了完成聯合艦隊的作戰任務,當然只能犧牲陸軍的航空隊了。
是不是抱著公報私仇的心理或許只有山本五十六自己才清楚,但在這樣的大是大非面前,哪怕陸軍航空隊再怎麼不願意,也只能咬著牙默默承受一切。
不過這也更加激化了陸軍和海軍的矛盾。如果之前只是互相使絆子的話,那麼在山本五十六提出犧牲陸軍航空隊的計劃之後,雙方的關係就變得更加耐人尋味。
但山本五十六現在可管不了那麼多。如果這次海軍大決戰失敗的話,別說島國陸海軍之間的矛盾了,甚至可能連島國政府都不會存在。
而山本五十六這個海軍大決戰計劃的提出者,也必將在戰爭失敗之前成為罪人,為政府的一些高官背鍋。
這場海軍大決戰並不只能夠決定島國海軍的命運,同樣也能夠決定島國海軍高層,包括山本五十六本人的命運。
從1937年8月4日開始,在山本五十六的組織之下,島國聯合艦隊展開了幾次大規模演習,用來模擬整場海軍大決戰的各艦隊部署,從而儘早發現問題並且解決。
1937年8月6日,大約400多架隸屬於島國陸軍航空隊的飛機向九州島澳大拉西亞的佔領區發動了大規模進攻。
這一反常的現象很快被彙報到了澳大拉西亞空軍部門,最終被上報到了國防部和參謀部。
此時的澳大拉西亞總參謀長馬隆和國防部長托馬斯正坐在一起,商討著預防島國海軍臨死反撲的事情。
聽到島國空軍一反往常的舉動,兩人相視一笑,很快想到了之前所提到的島國海軍臨死反撲的第一步計劃,那就是匯合所有海軍部隊。
既然是臨死反撲,那麼肯定要聚集島國海軍的大部分主力,才能夠對澳大拉西亞的艦隊產生足夠的威脅。
目前島國有相當一部分艦隊被困在廣島海域,必須要將這些艦隊解救出來,才能完成島國海軍最終的目的。
如果這麼一想的話,島國空軍一反往常的舉動也就可以解釋了。大量的空軍為了海軍做出犧牲,這對那些瘋狂的島國人來說,確實也是能夠做得出的事情。
當然,兩人並不知道犧牲的全部都是島國陸軍的航空隊。如果知道這項情報的話,或許心中的笑意還會更濃一些。
海軍和陸軍可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兩個軍事力量,兩者之間一旦爆發非常激烈的矛盾,也就代表著這個國家從根源上就有著相當大的問題。
指望著兩支貌合神離甚至互相間都有仇恨的軍種能夠配合在一起打贏這場戰爭,那倒不如指望著富士山火山能夠立即爆發,強行讓這場戰爭的戰果變成平局。
畢竟爆發後的日本也就不存在了,自然不可能會被澳大拉西亞打敗。
“托馬斯部長,你怎麼看?”總參謀長馬隆一臉笑意的看向國防部長托馬斯,面色相當輕鬆的詢問到。
“還是按照預定計劃,讓島國人成功聚攏這些軍艦吧。”托馬斯同樣一臉微笑,甚至絲毫不在意島國海軍背後的動作:“畢竟只有聚集在一起了,我們才能更快的消滅島國的海軍力量。只要島國海軍不復存在,這個國家將再也不可能對我們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