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7月下旬對島國來說,完全算得上是信心上的多次折磨。
在澳大拉西亞沒有發動大規模進攻之前,島國軍隊還堅信自己能夠守住本土,並且等待時機和澳大拉西亞展開最終決戰。
但澳大拉西亞的全面進攻正式發動之後,島國政府突然發現,自己看似強大的陸軍和海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澳大拉西亞軍隊的進攻下節節敗退。
其實這也不能怪陸軍。至少島國陸軍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甲種師團和乙種師團所發揮出來的戰鬥力也稱得上是精銳軍隊。
至於大部分都由新兵組成的丙種師團,本來就是戰爭爆發才匆匆動員的軍隊,戰鬥力慘不忍睹也就可以原諒了。
反倒是海軍那邊,每年都要耗費島國政府大量的財政預算,但在戰爭中幾乎沒有任何功勞。
海軍主動偷襲夏威夷港口,卻在澳大拉西亞海軍和空軍的配合下被迅速擊潰,海軍航空隊損失了數百架飛機,也讓島國海軍損失了許多主力軍艦。
緊接著就是澳大拉西亞主動的偷襲廣島的海軍基地了。同樣是偷襲,澳大拉西亞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擊沉了島國多艘主力軍艦,並且摧毀了島國的海軍航空隊。
雙方差距過大的戰績,已經證明島國在海軍方面處於落後地位。更重要的是,海軍和空軍全方面落後的島國,在這場戰爭中已經沒有太大的希望了。
至於陸軍能否抵抗住澳大拉西亞的進攻,從九州島數十萬駐軍的現狀也能看出個大概。
面對著澳大拉西亞幾乎是海陸空三軍全部出動的局面,別說是大部分由丙種師團組成的九州島駐軍了,哪怕是駐紮在東京的幾個甲種師團,恐怕也無能為力。
不管島國政府的心態再怎麼改變,目前,九州島卻是不能不管的。
沒辦法,九州島不僅是島國南部的門戶,對於島國在遠東的佔領區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九州島有失,也就代表著島國苦心經營的朝鮮地區也會面臨重大的危機。
到那時候,島國可真的就成了孤島,在沒有任何支援和物資補給的情況下面對澳大拉西亞海軍的封鎖。
問題又來了,既然要支援九州島,那麼肯定要派遣足夠數量的軍隊前往支援。
問題是,島國本土幾乎全部暴露在澳大拉西亞空軍的眼前,大規模的軍隊調動註定瞞不了澳大拉西亞人。
這也是領土狹小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在空軍不佔優勢的時候,國內軍隊調動的情況幾乎如同裸露一般展現給敵人。
這代表著,支援九州島的軍隊很有可能會面臨澳大拉西亞空軍的襲擊,甚至直接動用海軍阻攔在島國本州島和九州島中間。
這裡不得不提到島國本土的情況。島國本土並不是一個完整的島嶼,而是由四個大型島嶼作為主體,再加上許多中小型島嶼和群島組成的海島型國家。
這四個島嶼分別為本州島,九州島,四國島和北海道,本州島的面積是島國本土中最大的,甚至超過了其他三個島嶼的總和。
也正因為如此,島國軍隊大多部署在本州島,畢竟本州島上擁有大阪,廣島,名古屋和東京等重要城市。
單單是一個東京,就值得島國政府部署大量的軍隊駐防。
本州島的軍隊想要前往九州島,就必須得跨過兩個島嶼中間的關門海峽(也稱馬關海峽,下關海峽)。
在戰爭爆發之前,關門海峽是有大橋的,也是兩地互相來往的重要渠道。
但澳大拉西亞在琉球群島部署空軍基地之後,所執行的第一個任務是全面轟炸島國國內的各種大橋。
關門海峽大橋是澳大拉西亞空軍轟炸的第一目標,因為這裡連線著島國的本州和九州島,將兩個若即若離的海島連線在了一起。
這種跨海峽的大橋想要修復是很困難的,島國更不可能在澳大拉西亞飛機經常盤旋的情況下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來修繕大橋。
畢竟這樣做無非是給敵人提供了一個活靶子,澳大拉西亞只需要再進行一次轟炸,就能夠將島國為了修補大橋做的努力全部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