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位置來看,北海道位於島國本土的最北部,這裡地廣人稀,經濟也完全比不上本州的各大城市。
但也正是其地理位置的原因,讓其十分靠近俄國的遠東地區。
雖然俄國目前還沒有干預這場戰爭,但對俄國的防備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阿瑟辛辛苦苦打贏了島國反而被俄國人偷了桃子,那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因此,阿瑟在發動進攻的時候特意要求,澳大拉西亞軍隊主要進攻北海道,千葉群島和南薩哈林島。
這些地區也正因為地廣人稀的原因,並不在澳大拉西亞原子彈的轟炸計劃當中。
不管軍隊能否佔領這些地區,對原子彈的投放計劃來說都沒有任何影響。
而且根據島國軍隊對本州島的佈防情況來看,他們也沒有多少軍隊來防守其他的地區了。
或許北海道的駐軍會多一點,但也絕對不會超過百萬規模。至於更北部的南薩哈林島和千葉群島等本土之外的領地,島國軍隊的數量自然會更少。
從對島國整體的進攻計劃可以看出,澳大拉西亞軍隊大約分成了三個方向。西方向派遣了80萬軍隊,主要計劃是進攻島國的九州島。
中部方向派遣了100萬軍隊,主要計劃是吸引島國主力軍隊在幾個重點城市,方便接下來的轟炸任務。
東北部方向派遣了120萬軍隊,主要計劃就是佔領這些地區。
中部方向的作戰任務是最艱鉅的,但軍隊數量卻並不多。也正因為如此,阿瑟就根本沒有任何佔領東京的打算。
雖然無法佔領這座龐大的城市,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摧毀這座城市。
不過具體的轟炸時間還要等島國政府不由自主的聚集所有軍隊之後才行,既然要投放原子彈,那麼肯定要一勞永逸的解決島國軍隊的問題。
至於投放原子彈會不會給島國民眾帶來不能消散的悲痛,責任也可以甩鍋到現在的島國政府。
畢竟澳大拉西亞之所以對島國宣戰,主要原因就是島國主動襲擊了澳大拉西亞的港口。
這種自己找打的作死行為,在戰爭中背個鍋也是沒什麼問題的。
雖然對島國的全面總攻已經發動,但阿瑟的心裡還是十分輕鬆的。
海陸空三軍有兩軍都佔據優勢,這種優勢也會讓澳大拉西亞的陸軍進攻壓力輕鬆很多。
更何況,還有著原子彈這個最終底牌,這場戰爭怎麼想都不會輸。除非島國人能在短時間內研發出原子彈,並且迅速建造出強大的海軍和空軍。
但這現實嗎?
別說是現在被全面封鎖的島國了,哪怕是戰爭前沒有被封鎖的島國,也根本做不到這麼多。
澳大拉西亞拉攏了大量頂尖的物理學家,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才研製出了原子彈。
在相關理論被嚴密封鎖的情況下,阿瑟不覺得有國家能夠比歷史上還快,在戰爭中研發出原子彈。
畢竟戰爭的爆發比歷史上早了很多年,別說是原子彈這種大殺器了,哪怕是最原始的導彈,目前各國都還在漫長的研究當中。
只要澳大拉西亞不提供技術,有可能這場戰爭打完各國都沒有掌控導彈和原子彈技術。
而在戰爭結束之後,澳大拉西亞完全能夠憑藉著最先進的導彈和原子彈,一舉成為世界上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
再加上沒有被戰爭摧殘的工業和經濟,爭奪世界霸主的地位也就變得理所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