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轟炸澳大拉西亞的主要目標有兩個,一個是島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東京,一個就是位於島國西部的城市廣島。
按照道理來說,廣島是沒有資格和東京相提並論的。甚至別說是廣島了,哪怕是長崎加廣島加大阪這三座城市,重要性方面都比不上東京一座城市。
但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在這次作戰任務中,對廣島轟炸的重要性甚至要高於東京。
為什麼呢?
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島國的大部分海軍駐紮在廣島的吳海軍兵工廠,這裡也是島國本土最重要的海軍基地之一。
澳大拉西亞空軍轟炸廣島的目的可不是為了廣島市區,而是為了沿海的港口和駐紮著大量海軍的兵工廠。
為了讓澳大拉西亞的登陸作戰萬無一失,在發動進攻之前,參謀部就決定對島國本土的軍事基地和海軍港口再來一次大規模轟炸。
這次轟炸的目的是全面消除島國本土的空軍和海軍威脅,讓登陸戰變成兩個國家陸軍之間的戰爭。
這麼一來,消滅島國海軍就變得很有必要。早在之前對島國本土的轟炸中,澳大拉西亞對島國陸軍航空隊就已經造成了極大的殺傷,島國陸軍所擁有的航空隊已經十不存一,完全對澳大拉西亞空軍造成不了威脅。
但島國海軍因為龜縮在廣島的港口的原因,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經歷太過沉重的打擊。
島國在廣島設立了第二海軍區,自上個世紀末就已經建造了大量的維修船隻和造船設施。
目前這裡不僅擁有島國最大的造船廠,還擁有島國最大的船隻修理廠等等,是島國海軍最主要的來源。
也正因為廣島對於島國海軍發展的重要性,在沿海不僅部署著大量的岸防炮臺,還擁有許多高射炮臺和機槍,專門用來進行防空。
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島國海軍的問題,澳大拉西亞空軍專門出動了上千架飛機空襲廣島,其中有超過300架轟炸機參與。
為了應對可能駐紮在廣島港口的島國海軍,這支飛機編隊不僅大量裝備著澳大拉西亞最先進的導彈,還清一色的都是搭載著最新噴氣式發動機的新式飛機。
戰爭已經爆發,阿瑟也不怕暴露底牌了。更何況,噴氣式發動機本來就是時代的趨勢,甚至有可能各國都已經在研究了。
所以哪怕澳大拉西亞不暴露噴氣式發動機的底牌,未來幾年過後,仍然可能會有國家研發出噴氣式發動機並且投入軍事化研究。
上千架飛機空襲廣島的場面是非常壯觀的,這次對島國空襲的規模甚至足夠比擬德國對英國的空戰。
澳大拉西亞同樣對島國空軍具備數量的優勢,甚至在質量方面也具備相當巨大的優勢。
不過阿瑟可不是德國首相,阿瑟更不會干涉空軍的戰略執行,阿瑟只關心最終轟炸的結果。
整場空襲持續了超過12個小時的時間,有很多飛機都是來來返返持續轟炸了2到3次以上。
效果也很明顯,在這次超大規模的轟炸中,有效破壞了島國至少5個軍事機場,摧毀了飛機500架以上,並且造成了至少數萬人的傷亡。
最大的好訊息來自於對廣島的襲擊。
雖然廣島的防空力量是島國防空部署中最重要的一環,但這樣的防空力量對於全部是噴氣式飛機的澳大拉西亞空軍來說,造成的威脅並沒有那麼大。
頂著廣島防空的壓力,澳大拉西亞擊沉了島國3艘戰列艦、2艘航空母艦共計5艘主力戰艦,並且嚴重破壞了至少幾十艘島國中小型軍艦。
雖然不足以讓島國海軍元氣大傷,但損失5艘主力戰艦也足以讓島國海軍肉疼許久了。
更重要的是,少了這5艘主力戰艦後的島國海軍,和澳大拉西亞海軍之間的實力差距會越拉越大。
不過島國也並非絕對的軟柿子,在這場大轟炸中,有超過400架澳大拉西亞飛機被擊落,其中有接近一半都是在廣島被擊落的。
這也正常,畢竟廣島除了大量的防空設施之外,海軍中航空母艦上也是有著大量的飛機的。
不過相較於島國在這場空襲中的損失來說,澳大拉西亞的損失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
長達12個小時的轟炸結束之後,島國人本以為能夠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