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一旦參戰,必定會牽制相當一部分澳大拉西亞的軍團。澳大拉西亞也可以順理成章的減少支援歐洲的軍隊數量,歐洲又變成了英法奧和德意之間的戰爭。
但作為一個有責任的國家,我認為,我們很有必要干涉這場戰爭,避免更多的家庭因為這場戰爭承擔無謂的傷亡。
雖然奧地利目前已經是殘血狀態,但根據義大利陸軍所展現出來的戰鬥力來看,和義大利打個五五開還是完全沒問題的。
伴隨著採訪,阿瑟所說的話被迅速刊印成最新的重大新聞,並且被全球範圍內各大媒體迅速刊登發行和轉載。
令人驚訝的是,這樣的徵兵點在悉尼就有5個。這也代表著一項恐怖的資料,悉尼在24小時內報名參軍的人數高達17萬人左右。
如果不是德國的戰爭潛力太過誇張,這樣的戰爭其實是不對等的。
島國是澳大拉西亞在太平洋地區的最大競爭者,這就代表著兩個國家註定是有一戰的。
根據和英法的約定,澳大拉西亞第一批士兵將在七月初乘坐船隻前往歐洲。
或許會有一個個澳大拉西亞人在這場戰爭中倒下,但澳大拉西亞不會畏懼戰爭,我們將是世界和平的堅定守護者。”
這些武器裝備將從澳大拉西亞經過印度洋,穿過蘇伊士運河和地中海之後,直達法國南部海岸。
為了保護這批武器裝備,在印度洋海域,澳大拉西亞海軍將隨行保護。
如果運輸的是菲律賓和加里曼丹軍隊,別說60萬,哪怕160萬,也只是作用並不大的炮灰罷了。
除了震驚澳大拉西亞如此迅速就參戰之外,歐洲各國也在好奇,島國到底會不會履行和德意之間的盟約,直接向澳大拉西亞宣戰呢?
事實上,這個問題不只是那些還在中立的國家好奇,就連德意和英法,對此也感到十分好奇和關注。
如果我們想要和平,澳大拉西亞大可以做一個遊離在歐洲大陸之外的列強,避免戰爭所帶來的巨大傷亡。
如果再加上已經參戰的澳大拉西亞,德國和義大利已經算是單挑了半個世界了。
而透過蘇伊士運河之後,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將配合法國海軍共同保護這些重要的武器裝備。
在歐洲,一個詞彙已經越來越被人們認可,那就是對澳大拉西亞皇帝冠以大帝的稱謂,也就是阿瑟大帝。
恐怕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阿瑟大帝的帶領之下,澳大拉西亞人已經成為一個新的偉大的民族。
為了拉攏島國,德國和義大利也算是傾盡了全力。如果有一副各列強的勢力範圍圖就能夠看出,德國和義大利這哪是單挑英法奧啊,這簡直是單挑了小半個世界。
甚至如果擁有了英法澳支援的大量的先進武器,奧地利壓制義大利,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這除了代表著人們對於阿瑟皇帝身份的認可之外,也代表著人們對於阿瑟在澳大拉西亞的成就的認可。
在澳大拉西亞皇帝阿瑟頒佈總動員令的24小時之內,在悉尼的一處普通的徵兵點,就有高達3.4萬名民眾報名。
在當天採訪了阿瑟的外國媒體,也在時刻關注著澳大拉西亞的軍事動員情況。
在頒佈全國總動員令的當天,這些外國媒體驚恐的發現,澳大拉西亞各城市的徵兵點已經進入爆滿狀態。
在第二天的報紙內容中,這家報社清楚的寫道:“雖然英國人和澳大拉西亞人極其相似,但兩者的民族信念卻完全不同。
但可惜,阿瑟是地球另一端的澳大拉西亞的皇帝。英國民眾只能對阿瑟保持著較高的好感度,並且惋惜阿瑟的父親是維多利亞女王最小的兒子,王位繼承權相較於愛德華七世已經落後很多。
甚至有不少的英國報社媒體發表了大膽的猜測。他們大膽的猜想,如果當時繼承英國王位的是阿瑟,那麼此時的大英帝國又該是什麼樣子呢?
是延續維多利亞時代的輝煌,還是創造新的阿瑟時代,亦或者是在戰爭中失敗,最終日不落帝國破滅呢?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