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拉西亞參戰之後,法國立即向澳大拉西亞下達了大量的飛機訂單。
沒有辦法,在目前的歐洲戰爭中,除了正常的子彈和炮彈的消耗之外,飛機的消耗也是非常巨大的。
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前,歐洲各國所擁有的飛機數量加起來都不超過3000架。
但現在,僅僅是德國所擁有的飛機數量都已經突破了3000架,更不要說飛機同樣高達上千架的義大利,法國和英國了。
雖然並不知道各國飛機的確切數字,但累計起來接近上萬架還是沒問題的。
而在歐洲所爆發的戰爭中,僅僅是德國和法比在比利時和法國地區所爆發的戰爭,每天都會墜毀兩位數的飛機。
甚至,如果雙方的飛機進行大規模碰面,墜毀的飛機數量還可能翻好幾倍。
至於頒發給勳爵的資金獎勵,視勳章的不同,錢財的獎勵也是不同的。
澳大拉西亞原有的勳章只有三種,分別是維多利亞紀念勳章,皇家騎士勳章和澳大拉西亞國家勳章。
哪怕是一名普通的飛行員,從一無所知到合格的程度,至少也要進行好幾個月的培訓才行。
阿瑟的第二個要求,是有前提條件的。
其實從地圖上能夠看出,澳大拉西亞雖然統一了整個大洋洲,但也徹底失去了擴張的方向。
等到戰爭進入危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索要更多的利益,英法也不可能不同意。”
同時,英法兩國應當在戰爭結束之後,確保在15年內,不會干涉和澳大拉西亞的移民。
阿瑟的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把澳大拉西亞在波斯灣的殖民地連成一塊,並且大肆移民,牢牢的把控這些地區。
對於所有勳章的獎勵,也進行了一定的改變。
澳大拉西亞可以透過海峽殖民地向北影響到暹羅,也就是泰國。重要的是,暹羅而英國人的印度殖民地相鄰,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可以對印度施加影響力。
如果島國並不參戰,澳大拉西亞將獲得優先處理德意兩國軍工廠和重工業企業裝置的權利。
但如果得到英國人的海峽殖民地,就開啟了澳大拉西亞繼續向北擴張的缺口。
隨著戰爭的到來,阿瑟也正式宣佈,取消今年的內閣選舉,澳大拉西亞政府進入戰時狀態。
“或許吧。”阿瑟仍舊保持著笑容,並未反駁威廉的觀點,而是接著詢問到:“你覺得我們現在能從英法的手中拿到這兩塊殖民地嗎?
如果島國參戰,澳大拉西亞的進攻重點將變成擊敗島國。當然,在進攻島國的同時,澳大拉西亞在歐洲的遠征軍數量仍然會保持在60萬左右。
這一點上,已經無形的削弱了阿曼對於印度的威脅。英國人對此很是放心,答應的也比較乾脆。
雖然阿曼和印度隔海相望,但阿曼包括澳大拉西亞的整個波斯灣領地,同樣也處於英國殖民地的包圍之中。
但如果澳大拉西亞能夠對印度施加影響力,甚至威脅到英國在印度的統治,那就是英國人開始全面防備澳大拉西亞,甚至反目成仇的時候了。
大量的偵察機除了進行正常的偵查任務之外,還需要兼顧對墜機的飛行員的搜救和轉移。
飛機壞了不要緊,換一架飛機飛行員還能照常開。但如果飛行員沒了,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飛行員是很困難的。
因為土地方面的訴求只有一個阿曼,並且還是不要求義大利殖民地的情況下,英國人也就同意了澳大拉西亞的要求。
畢竟阿曼除了地理位置還算優渥之外,在石油方面的儲量其實並不算高。
至於戰後的利益處理和賠償,澳大拉西亞只需要拿到自己該拿的那一份就行。
再加上地廣人稀,遍地都是沙漠的原因,經濟價值並沒有那麼高,英國人也沒有太過重視。
而且,一旦我們獲得了這兩塊殖民地,也就代表著我們成功引起了英法的防備,從而失去了在戰爭中獲取更大利益的機會。
獲得難度最高的維多利亞紀念勳章和阿瑟大帝勳章,可以一次性獲得大約1.2萬澳元的資金獎勵,並且每年都可以從各地政府領取到一筆價值不菲的補貼。
海峽殖民地代表著對馬六甲海峽的絕對控制權,而馬達加斯加則代表著對印度洋的影響力。
威廉愣了一下,仔細思考了許久,這才說道:“海峽殖民地和馬達加斯加?”
澳大拉西亞政府有責任有義務保護每一個獲得勳章的勳章,不管其是否為澳大拉西亞國籍。
綜合性的勳章包括:維多利亞紀念勳章和阿瑟大帝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