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臨德國空軍的襲擊的時候,法國將軍立即意識到了情況不妙。
但此時屬於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前線軍隊已經下令進攻了,想要從敵人的進攻中安然無恙的撤回來,明顯是痴人做夢。
如今的局面,只能捨棄一部分衝在最前面的軍隊,儘量保全位於後方的軍隊,避免太多的傷亡。
既然敵人已經對那慕爾提前做好了防禦準備,那麼也代表著德國軍隊明顯清楚自己的動向。
法國將軍有些頭疼,他不明白到底是分兵前往沙勒羅瓦的軍隊暴露了自己的行蹤,還是說己方的大部隊之前不小心暴露了行蹤。
隨著法國將軍的一聲令下,軍隊開始緩緩向著後方撤退。在天空之上的德國飛機也發現了法國軍隊的意圖,德國軍隊也立即開始追擊。
雖然比利時大部分國土已經淪陷,但沿海地區目前還是比較安全的。
和阿瑟預料的一樣,兩人在一陣虛偽的寒暄之後,終於明裡暗裡的透入了自己的來意,那就是要求澳大拉西亞遵守英澳同盟,作為英法的盟友加入這場戰爭。
一句為了法蘭西,確實吸引了不少法國士兵跟著這位將軍向前衝鋒。
“向南突圍!只要衝破了敵人的包圍線,我們將很快抵達邊境線。”法國將軍試圖反抗,命令法國軍隊向南迅速突圍。
如果英國人繼續作壁上觀,法國政府的鬥志會極大的減弱,這樣的法國明顯不是德國的對手。
“該死!”那名下達命令的法國將軍面色慘白,明白自己所率領的軍隊已經來到了末路。
本來法國軍隊的目的,是後撤到西面的沙勒羅瓦,在那裡組織防禦陣型。
這30萬軍隊將擴充到巴黎守軍當中,也將是巴黎的最後一道防線。
另一個就是面前的這些法國人。面對著這些敵人,德國軍隊沒有任何留情,恨不得將這些敵人全部屠殺。
此時的英國政府也坐不住了。德國人在戰爭爆發到現在,只用了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吞併了波蘭和捷克,並且即將吞併比利時。
如果算上殖民地軍隊的話,法國軍隊的數量已經接近170萬,並且在短時間內就能夠突破200萬。
要是法國全面潰敗的話,接下來英國要面對的,可就是坐擁整個中西歐的德意聯盟了。
前往法國的英國軍隊,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儘量幫法國人守住巴黎。
如果澳大拉西亞真的這麼做,阿瑟就只能在這次戰爭結束之後,想盡一切辦法擊潰英國和法國的殖民統治。
一旦巴黎陷落,對法國軍心和民心上的打擊是無與倫比的。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失去了巴黎的法國,如同失去了鬥志的雄雞,只是一塊大一點的雞肉罷了。
這也代表著,英國人完全可以依託比利時的海岸線,憑藉著海軍的優勢,和德國人打一場拉鋸戰。
“該死,必須把這些煩人的飛機打下來。”那名法國將軍暗罵一聲,連忙吩咐自己身邊的傳令兵,要求傳令兵聯絡空軍。
在這種局面下,英國人是不可能坐得住的,也不可能心安理得的看著法國和德國的戰爭。
光是防禦巴黎的三道陣線,就擁有法國超過70萬的軍隊,這也證明了法國對首都巴黎的重視。
在奧地利和法國都陷入巨大的頹勢之後,英國和法國,也終於將目光看向了地球的另一端,那個和歐洲同根同源,並且位居世界前三的超級列強。
1936年6月9日,英國駐澳大拉西亞大使威廉和法國駐澳大拉西亞大使卡塞爾聯袂來訪,求見阿瑟。
第一個是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在面對德國軍隊數天的圍攻之後,很輕易的就被德國軍隊攻破。
法國的態度也很明確了,英國必須盡全力幫助法國,法國人才會不惜一切代價抵抗德國。
一時之間,英國也開始雞飛狗跳,瘋狂的準備戰爭物資,和陸軍軍隊一起,大量的向歐洲大陸運輸。
但德國軍隊明顯不會給法國軍隊機會。機槍和火炮組成的火力網路,再加上天空中戰鬥機和轟炸機的支援,每時每刻都在收割著大量法國士兵的生命。
除了70萬部署在巴黎防線之外,馬奇諾防線擁有接近30萬法國軍隊,對義大利的戰爭擁有30萬,其他地區分散駐紮著10萬軍隊。
更要命的是,不到十天的時間,比利時的大部分國土和重要的城市全部落入德國人的手中。
法國除了動用軍隊組建防線之外,也開始多次和英國政府交涉,要求英國政府派出軍隊。
剩下的軍隊要麼戰死在對那慕爾的進攻中,要麼就在落入德國的包圍圈之後,被德國人俘虜。
隨著法國政府一聲令下,原本駐紮在馬奇諾防線的20萬法國軍隊匆匆北上,部署在里爾到色當一線,作為法國防禦德國的第一道陣線。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巴黎長時間作為法國的首都,其作用已經遠超法國其他城市。
英法不是傻子,不會放任澳大拉西亞獨善其身,並且在戰爭中做大。
阿瑟對於這場戰爭也十分關注,他也明白,澳大拉西亞想要和一戰一樣獨善其身,甚至在戰爭中大發戰爭才是不可能的。
被德國軍隊全面包圍之後,他們這些法國軍隊想要突圍出去,就必須得付出大部分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