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德國人說要借道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強行借道的準備了。雖然英法堅定的表達了支援比利時的態度,比利時也表示將動用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國土的安全。
但這些在德國人的戰略目的和戰略利益面前,顯得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更何況,目前的德國已經和英法處於戰爭狀態。既然已經是敵國了,德國又何必在乎英法的外交威脅呢?
德國政府沒有理會英法的威脅和比利時的動作,在24小時期限剛剛過去之際,立即宣佈對比利時宣戰。
同時,十多萬德國軍隊浩浩蕩蕩的挺進比利時,直接向比利時邊境駐紮的軍隊展開了攻擊。
德國軍隊的行動迅速,是英法和比利時遠遠沒有想到的。
縱使比利時政府在被下達通牒之後已經開始了緊急總動員,但也絕不可能在一天的時間裡動員出多少的軍隊。
為了確保計劃萬無一失,這位法國將軍聯絡了國內政府和參謀部,索要了更多的飛機資源,並且要求參謀部另派一支軍隊保護自己的側翼。
更何況,因為比利時之前所宣告的絕對中立,讓比利時大規模削減了軍費預算。
值得一提的是,比利時在之前的一戰中,是佔領了一少部分德國的領土的。
甚至在德國的最後通牒到達之前,比利時對於這場戰爭的態度,就是看一場好戲。
雖然比利時軍隊只有不到十萬人,但他們也有著堅固的要塞作為防禦。
不過話說回來,哪怕德國人沒有空襲比利時的軍用機場,比利時在天空方面也不可能和德國軍隊競爭。
不到五天的時間,連克比利時的兩座軍事重鎮,並且即將兵臨布魯塞爾,這也證明了德國軍隊的強大。
這也代表著,在這一輪空襲過後,在天空上,比利時沒有任何反抗的可能。
就戰爭爆發到現在,無論是法國還是奧地利,都沒有獲取一次像樣的勝利的戰役。
在法國將軍的命令下,其中五萬人向西前往沙勒羅瓦,尋找從後方進入布魯塞爾,幫助比利時人守住首都的機會。
在地圖上能夠看出,沙勒羅瓦、那慕爾、魯汶和安特衛普這幾個城市離得還是比較近的。
法國軍隊所設想的快速攻克那慕爾和列日的想法不僅沒有實現,反而還把自己困在了那慕爾周邊。
得到法國參謀部的點頭同意,讓這位將軍十分興奮。畢竟這份計劃在他看來已經萬無一失,狹窄的比利時可能成為德國軍隊的墳墓,直接擊敗德國軍隊戰無不勝的神話。
但這些比利時邊境軍隊明顯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在德國軍隊發動進攻的時候,有相當一部分比利時士兵仍然還在香甜的睡夢中。
上百架轟炸機在數倍於己的戰鬥機的保護下,浩浩蕩蕩的向著比利時的軍隊駐地和機場前進。
讓法國軍隊沒想到的是,那慕爾駐紮的德國軍隊數量不少,甚至在火力方面還要略微領先他們。
作為一個兩面都是列強,還和另一個列強隔海相望的小國,這三個列強是不允許比利時擁有強大的空軍力量的。
列日是比利時比較著名的城市之一。在這裡,擁有比利時數量不多的大型要塞,列日要塞。
很明顯,比利時軍隊也想將防禦力量集結在自己的重點要塞上,儘可能拖延德國人的進攻,為英法的支援尋求時間。
要知道,法國人在南部和義大利的戰爭中動用了大量的飛機,並且創造了不小的戰果。
在法國人順著河流抵達那慕爾附近的時候,他們得到了一個壞訊息,那就是德國人已經攻佔了那慕爾,並且已經向北,全面進攻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了。
這也讓法國軍隊憋了一口氣。他們想證明,法國軍隊並不差勁,至少在面對強大的德國軍隊的時候,仍然能夠憑藉著計謀,給予德國軍隊致命一擊。
1936年5月27日,德國軍隊兵臨布魯塞爾,並且立即展開了全面進攻。
德比戰爭爆發四天後,法國軍隊才從色當出發,順著河流北上,試圖支援比利時軍隊。
在法國軍隊進攻的一個多小時後,大量的德國飛機抵達了那慕爾,和法國人的飛機展開了激烈的交戰。
好訊息是,德國大部分轟炸機的目標並不是比利時防禦陣線,而是比利時的機場和軍營。
5月22日早上5點,在天空還灰濛濛的時刻,德國軍隊已經發動了襲擊。
而且因為比利時國土比較狹小的原因,憑藉著要塞,防禦還是更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