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在1930年左右,加里曼丹的人口第一次降到了冰點,差一點就跌破3000萬人。
而在澳大拉西亞的登陸船這邊,大量的菲律賓和加里曼丹軍隊也開始行動起來。
截止目前為止,加里曼丹大蘇丹國的官方人口為3700萬人。
只要知道一個大概的範圍,阿瑟就已經滿足期望了。阿瑟可沒有興趣對加里曼丹進行一個人口大普查,畢竟這些土著人口也並不值錢。
這一人口規模只是根據各小蘇丹國上報的人口資料進行匯總,並且進行一定估算得出來的大概估值。
再加上荷屬東印度的土著人口遠超荷蘭,想要同化這樣的地區,明顯是不可能的。
在島國政府的計劃中,琉球群島自然是要守備的。但防守琉球群島的主要力量,是部署在琉球群島的那四個師團接近10萬人的兵力,而不是那不到100架,其中相當一部分還不是最先進飛機的空軍。
敵人也不傻,對於比較容易被進攻的海灘,在部署防禦陣地的前提下,肯定也會盡量拔除,有可能成為掩蔽的巨型石頭和樹木。
哪怕是極其精銳的軍隊,在進行搶灘登陸戰的時候,也仍然不能避免大規模的損傷。
空軍也在天空進行巡邏,儘可能給登陸的部隊創造機會。
菲律賓被西班牙殖民了數百年的時間,再加上人口不多的原因,西化還是比較嚴重的。
畢竟在島嶼的搶灘登陸戰中,進攻方要承受數倍於防守方的損失。
按照合理的預估,加里曼丹大蘇丹國的總人口應該在4000萬以上,但最多也不會超過4200萬人。
雖然統一穿著澳大拉西亞的制式軍裝,但從雙方的武器裝備和精神面貌來看,菲律賓和加里曼丹軍隊還是有著很大的不同的。
在提供足夠的糧食的情況下,這些土著的生育率還是很高的。這也代表著,擁有加里曼丹和菲律賓兩大僕從國的澳大拉西亞,在百萬規模的大戰爭中,是完全不缺炮灰的。
琉球群島擁有很多島嶼,那些環繞在主導周邊的許多島嶼,自然也成了島國軍隊部署防禦陣地的良好地形。
換句話來說,目前的搶灘登陸戰,其實就是在用土著的人口的傷亡,來換取一個接著一個隱藏起來的島國陣地。
目前的琉球群島,幾個比較適合進行登陸的地區,島國人都進行了改造,確保進攻的澳大拉西亞軍隊沒有任何掩體,必須得用人命來填補。
這就好比一滴泥水混入了一缸清水,在攪勻之後,清水用肉眼看去仍然是清的。
每攻克島國的一個防禦陣地,也就代表著澳大拉西亞軍隊大量的傷亡。
饑荒加上動亂,讓加里曼丹的人口在成立的前幾年不僅沒有任何增長,反而迎來了銳減。
甚至在極限狀態下,這兩個國家提供的炮灰部隊就能夠高達千萬,比那些沒有殖民地的列強能動員的軍隊要多得多。
不過很明顯,從澳大拉西亞的國策上就能夠看出,至少在阿瑟的統治階段,是完全沒有同化加里曼丹的計劃的。
但加里曼丹土著就不一樣了。雖然也有著少量的混血人口,但因為本土土著人口太過龐大,長時間的殖民幾乎沒有對這些土著造成太大的影響。
如果單從這場搶灘登陸戰來說,澳大拉西亞明顯是落於下風的。
6月26日下午3點,在空軍取得了絕對制空權之後,海軍保護著許多運輸船和登陸艦開始靠近琉球群島。
這也代表著,想要成功登陸琉球群島的主島,就必須得一個接著一個攻克這些周邊的小島嶼。
加里曼丹和菲律賓加起來的人口已經接近6000萬,這也代表著他們至少能夠提供600萬的炮灰。
這些人口也是很多的,再加上加里曼丹原本的土著,這些人口是沒有進入人口的數字的。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荷蘭想要憑藉幾百萬的人口同化荷屬東印度,有極大的可能會反被荷屬東印度同化。
這場搶灘登陸戰持續了四個多小時的時間,在快到晚上八點的時候,終於被克里斯蒂軍長叫停。
“讓這些小夥子們吃口熱飯吧。”克里斯蒂第一次對這些土著軍隊表達了關注:“明天還有著一場大戰呢。”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