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並不是和島國海軍大決戰的時候。”前任海軍總司令,現任參謀部總參謀長安德魯中將搖了搖頭,反對道:“
這明顯不符合我們的計劃,此時快速擊敗島國對我們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我們還要面對更加強大的德國。
更何況,一個擊敗了島國,掌握了整個太平洋霸權的澳大拉西亞,對英法的威脅會比德國小嗎?
為了不讓我們的盟友擔心,我們還是先和島國人玩一會吧。”
雖然海軍總司令和參謀部總參謀長同樣是中將級別,但在地位上還是有那麼一些差異的。
澳大拉西亞軍事結構和其他國家是有一定的不同的。作為一個君主專制國家,軍隊的首要效忠目標自然就是阿瑟。
這也導致,軍隊的最高機構是效命於阿瑟的國防部,而不是其他國家的參謀部或者其他機構。
其次,關於海軍,我們也有著較為詳細的作戰計劃。
聽到安德魯所說的參謀部的計劃,丹尼爾將軍頓時冷靜下來。
澳大拉西亞在工業方面,可以輕易的碾壓島國。
我們當然要對島國人的襲擊行為進行報復,並且要讓島國人承擔百倍的損失。
見成功的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安德魯微笑著,拿出了一份檔案,然後介紹到:“
各位請看,這是參謀部最新制定的關於進攻島國的計劃。
“當然不是。”總參謀長安德魯搖了搖頭,將目光看向了阿瑟,得到了阿瑟的點頭同意之後,這才繼續說道:“
島國和澳大拉西亞都是開足馬力生產的情況下,島國每建造1艘主力戰艦,澳大拉西亞至少也能夠建造2.5艘。
當然,這麼做風險還是很大的。
島國想要維持一定水平的工業,除了從其他國家硬搶礦石之外,就只能從更遠的地區花高價,並且浪費更多的時間去購買。
因此第一步,我們的計劃就是從菲律賓向北,迅速登陸島國的沖繩地區。
但問題是,澳大拉西亞的工業規模遠超島國,建造軍艦的速度自然也是遠超島國的。
這也是這個國家不斷向外擴張的原因。他們如果不擴張的話,註定會成為列強中墊底的存在,甚至越來越弱,走下列強的神壇。
海軍的任務就是全面封鎖島國到美洲和非洲的貿易線,切斷島國從外界獲得物資的可能。
當然,歷史也終究只是個參考,不一定是標準答案。
英國為了打贏這場戰爭,必定會做出一些利益的割讓。澳大拉西亞所要求的,其實也就是這些地理位置比較重要的土地,包括戰後的資源分配等等。
而國防部長則類似於三軍總司令的職位,是所有軍事職位中等級最高的,也是軍銜最高的級別。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難道對這次島國人的襲擊沒有任何反應嗎?”海軍司令丹尼爾將目光看向了總參謀長安德魯,詢問到。
只要逐步封鎖島國向東和向南的航線,這個遊離在太平洋西岸的島國,註定只會變成一座孤立無援的孤島。”
取得了一部分遠東的霸權之後,島國的工業才開始迅速增長。但他們也不得不面臨一個較大的問題,那就是島國本土的礦產資源非常貧瘠,這不僅嚴重限制了島國的工業發展,同樣也讓島國的綜合國力和潛力停留在了列強級別中較低的水平線。
我們整個同盟距離島國本土最近的是菲律賓,但仍然有接近1700公里的遙遠距離。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因為本身礦產資源和石油物資的缺陷,島國這個列強有些名不副其實。
其次,英法必須得獲勝,但英法也必須得被德國和義大利消耗大半的國力。
在高階軍官的晉升中,海陸空三軍參謀會晉升為司令,三軍司令則會晉升為總參謀長。
那麼,澳大拉西亞在這場戰爭中的謀劃也就無可厚非了。畢竟,如果澳大拉西亞不能在這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成為世界霸主,那麼在將來幾十年內,也註定不可能。
哪怕島國擁有列強級別中較多的人口,在比較強大的歐洲列強的眼中,島國仍然只是一個義大利級別的,水平馬馬虎虎的列強。
首先是必須掌握好英法和德意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平衡。澳大拉西亞始終是偏向英法這一邊的,這也代表著戰爭的勝利者只能是英法,而不是德意。
這是其一,其二就是雙方經濟的不對等。
但澳大拉西亞就不一樣了。澳大拉西亞的經濟水平在列強中也不算頂尖,但政府財政狀況絕對是比較良好的。
既然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百年時間內最大規模的一場戰爭,也是最有可能改變世界局勢的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