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歷史上的結果來看,荷蘭和比利時所追求的絕對中立,對強大的列強來說,只是可以隨意撕毀的一張廢紙罷了。
但不管怎麼說,比利時和荷蘭宣佈中立並且退出世界聯盟的行為,徹底瓦解了世界聯盟的秩序。
1936年2月27日,世界聯盟舉行了最後一次例行會議,以超過55.3%的比例,順利透過了解散世界聯盟的提議。
在一戰後就已經建立,並且保證世界和平20年的國際性組織,伴隨著德國和義大利的崛起,終於完成了它所有的使命。
這也代表著,自世界聯盟解散之後的1936年開始,世界秩序將變得更加不可預測。
世界局勢到底該怎樣的發展,目前只有極少數最強大的國家才能決定。
1936年3月3日,阿瑟成功抵達了英國倫敦,隨行的有瑪麗王后和威廉皇儲。
這次前來英國的目的非常簡單,那就是來參加英國前任國王喬治五世的葬禮。
雖然世界大體的局勢早已經改變,但喬治五世的身體狀況並沒有遭受太大的影響。
說起來,出生自1865年的喬治五世,到現在已經71歲的高齡了。
在這樣的年紀去世,喬治五世也算是壽終正寢,算是一代君主比較好的結局了。
當然,如果只是喬治五世的葬禮的話,只派出威廉王儲,按道理來說也完全足夠了。
畢竟阿瑟和喬治五世是平輩,理論上是不需要親自前來參加喬治五世的葬禮的。更何況,阿瑟和喬治五世的關係也沒有那麼親密,血緣關係也早已經疏遠。
但若聯想到目前的世界局勢,就能明白阿瑟為什麼會親自前來倫敦了。
目前的歐洲局勢對英法來說很不友好,阿瑟覺得有必要讓英法提早聯合起來,並且為有可能的戰爭進行準備了。
要是再被德國人打一個措手不及,讓法國人只堅持一兩個月的時間就亡國的話,那這場歐洲戰爭可就不好打了。
現在的局勢對英法來說並不太美妙。法國人的國際影響力已經已經一降再降,他們似乎已經坐穩了懦夫的名聲。
英國因為自己的中立政策,倒也沒受太大的影響。但問題是,英國即將迎來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君主,那位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愛德華八世。
要是英國的王位危機碰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那對英法來說,無異於讓本來就糟糕的局勢變得更糟。
當然,阿瑟可不打算直接干涉英國的王位繼承。
雖然阿瑟確實在英國國內有著不小的聲望,但這些聲望還不足以支撐阿瑟干涉英國的王位。
喬治五世的葬禮預計在3月5日舉行。作為統治大英帝國長達26年的君主,英國人對於這位國王的好感還是比較高的。
喬治五世自1910年繼位,帶領英國人打贏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喬治五世的任期內,大英帝國雖然連續面臨多個挑戰者,但終究還是擊敗了他們,讓大英帝國穩居世界霸主的寶座。
而現在,大英帝國再次面臨德國人的挑戰。這讓英國人期待下一位君主能夠帶領他們打贏這場戰爭,讓大英帝國繼續待在世界霸主的寶座上。
在倫敦,阿瑟也見到了阿爾伯特王子和伊麗莎白公主。
說起來,伊麗莎白公主也已經快十歲了。作為伊麗莎白公主的教父,阿瑟上一次見到伊麗莎白公主的時候,伊麗莎白還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小孩子。
也正因為有著教父母的身份,阿瑟和瑪麗王后,對伊麗莎白還是比較親切的。
此時的阿爾伯特王子和伊麗莎白公主都不清楚,伊麗莎白公主將成為英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並且一舉打破了維多利亞女王的記錄。
這也不得不讓人感慨,在歐洲的歷史,女王的在位時長一般是要超過男性國王的。
但相較於維多利亞女王來說,伊麗莎白女王雖然在英國也很有地位,但她的威望和權力要落後太多太多了。
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雖然長久不問政事,但維多利亞女王對政府還有一定的掌控。
等到伊麗莎白時期,英國政府早就被政黨和其他勢力掌控,英國王室更多的是作為吉祥物,權力是很低很低的。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