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往往也代表著,敵人的飛機已經投下了炸彈,並且對己方部隊造成了巨大的殺傷。
1936年4月27日,德國第四集團司令部。
時任第四集團軍總參謀的德國將軍正在一臉興奮的向著第四集團軍司令介紹自己的計劃:“根據我們最近幾天的偵查,已經初步確定了奧地利在捷克地區所部署的軍用機場分佈。
如果我們能夠儘快摧毀這些軍用機場,我們在天空上將再也沒有任何敵人,在徹底取得制空權之後,就是我們對捷克地區發動總攻的時候。”
第四集團軍司令點了點頭,對於總參謀所說的襲擊敵人的軍用機場的計劃並沒有太多的異議。
雖然國內曾經吩咐過,儘量不要摧毀捷克的工業基地和鐵路,但軍用機場明顯不在這些範圍內。
只要徹底摧毀了敵人的軍用機場,他們想要重建,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而這段時間內,就是德國軍隊進攻的最好時機。有著己方的制空優勢和空軍支援,奧地利軍隊將被德國軍隊兩面壓制,潰敗也就成了必然。
哪怕再精銳的軍隊,也註定無法承受接連數日的龐大轟炸。在這麼長時間的交戰中,德國軍隊也早已經摸清了奧地利軍隊的戰鬥力。
雖然奧地利軍隊是有一些精銳的,但大部分奧地利軍隊只是勉強合格的普通士兵,而且長時間沒有參與過戰爭,對於這樣大規模的戰爭明顯沒有心態上的準備。
不要小看心理對於一名士兵的影響。有著良好的心理準備,士兵們在戰場上就不會太過慌亂,能夠發揮出較強的戰鬥力。
但如果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一下子面臨如此殘酷的真實戰場,對這些士兵心理方面的打擊是巨大的。
畢竟士兵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是有血有肉,會受傷會死亡的。一旦恐懼遠遠超過他們對國家的熱血,對士兵甚至對軍隊的影響,就成了無法預估的問題。
“如果要襲擊捷克境內所有的軍用機場,我們大概需要出動多少架飛機?”在經過了短暫的思考之後,第四集團軍司令出聲詢問到。
“至少120架轟炸機,並且每架轟炸機至少需要3架戰鬥機進行護航。”第四集團軍參謀長一臉平靜的說道:“這只是最基礎的數字,我們無法確保捷克地區的敵軍到底剩下多少架飛機,如果要確保計劃萬無一失,我們至少要出動500架飛機以上。”
“聯絡第三集團軍方面吧。”第四集團軍司令點了點頭,目光展現出狂熱和堅定:“必須要一次性清除所有的空中隱患,我希望我們是最早進入布拉格的軍隊。”
德國軍隊之間的協調和執行力度,是奧地利軍隊遠遠比不上的。
制定了計劃之後,第三和第四集團軍很快展開了配合,並且調遣了超過600架飛機,進行充分的轟炸準備。
4月28日凌晨,在經過精心的準備之後,上百架轟炸機三三成隊,在三倍於己的戰鬥機的護航下,浩浩蕩蕩的前往捷克各地區。
而在此時,捷克某個奧地利軍用機場內。
安德魯·蒂曼是奧地利一個軍用機場的雷達監測員。他的任務很簡單,就是時刻關注機場的雷達資料,然後將任何異常儘快彙報。
雖然看起來需要時刻保持注意力,但對於此時的安德魯·蒂曼來說,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緊張。
畢竟戰爭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大半個月,這座軍用機場的位置非常隱蔽,周邊也沒有發現過敵人的偵察機。
而此時的雷達顯示屏上,明顯是一片空白,並沒有看到任何可疑的飛行物。
這也讓安德魯·蒂曼開始放下心來,進行每次上夜班最刺激的時刻,那就是偷偷的打會兒盹。
經過安德魯·蒂曼多次的測試,每天晚上凌晨過後,悄悄的打盹是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的。
畢竟他們這些雷達監測員也是普通人,根本無法避免因為長時間用眼導致的疲憊。
但今天顯然不同尋常。正當安德魯·蒂曼和往常一樣打了會盹時,雷達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提醒聲,一下子讓安德魯·蒂曼驚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