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澳洲崛起錄> 第八百五十六章:歐洲大擴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五十六章:歐洲大擴軍 (2 / 2)

不過,想要轉變法國政府的態度,比轉變英國政府的態度還要難的多。

阿瑟所能做的,也只是讓澳大拉西亞政府提醒法國,德國人的目標絕對不只是一個小小的波蘭。

如果法國人再執迷不悟,被聯合瓜分吞併的波蘭就是他們的最終結局。

反正澳大拉西亞在地球的另一邊,歐洲打的再怎麼火熱,對澳大拉西亞也沒有任何危害,甚至反而會讓澳大拉西亞賺的盆滿缽滿。

現在來看,法國在二戰中的糟糕表現一點都不讓人意外。

無論是在戰前政府的軟弱,還是戰爭爆發後法國人那令人震驚的投降速度,都足夠讓人驚歎。

歷史中的二戰前夜,那可真的稱得上是一個比爛的時代。英國,法國和美國都在奉行著綏靖政策,最終養出了一個讓世界都為之顫抖的龐然大物。

法國之所以迅速投降或許就有其中的一些原因。畢竟英國和美國都在進行著綏靖政策,難道還能妄想法國人單獨對抗德國嗎?

畢竟一戰的下場就證明了,法國單獨對抗德國,最終只會是英國和美國這樣遠離戰場的國家受益。

不管勝利與否,都會對國家造成沉重的傷害,那麼為什麼不選擇傷害較輕的選擇呢?

為了改變法國政府的態度,只能率先去改變法國民眾的態度。

畢竟對於法國這樣的國家來說,民眾的態度是高於一切的。就算阿爾貝總統不願意發動戰爭,有著法國民意的裹挾,他也不得不變成一個堅定的主戰派。

要不然,憤怒的法國民眾會站出來不斷的反對政府,阿爾貝總統的統治之路也不會穩固。

大不了就發動輿論讓阿爾貝總統的統治陷入危機,然後趁機扶持一個主戰派的法國總統。

反正反對阿爾貝總統的勢力也不是沒有,法國國內的主戰派也有一定的規模,事情還沒有到完全無法挽回的地步。

1936年3月27日,德國裁撤了原本波蘭上百萬的軍隊,只保留了一些經過戰火洗禮的,比較精銳的步兵和炮兵。

但對於自己國內的軍隊規模,德國並沒有任何裁撤的意思。這也導致德國陸軍規模一躍來到了140萬的規模,成為全世界陸軍規模最龐大的國家。

面對著如此龐大的陸軍規模,法國人也終於感到了壓力。

阿瑟發動了大量的媒體,大肆宣傳德國威脅論。證據就是德國仍然保留著100多萬的軍隊,這些德國軍隊不僅沒有任何裁撤的意思,反而還在進行著大量的訓練。

而德國的各大軍工廠,此時都在不斷的生產著武器裝備。德國所做的這一切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正在謀劃著一場比德波戰爭更大型的戰爭。

1936年3月28日,奧地利帝國宣佈擴軍,將陸軍規模擴張到85萬。

與此同時,奧地利各大兵工廠也在不斷的生產著武器裝備,並且向前線不斷的囤積物資。

奧地利帝國的擴軍正中義大利的下懷。在第二天,墨索里尼舉行了公開演講,在演講中宣佈,大力將正式擴軍50萬,將陸軍規模提升到110萬左右。

此時法國人想不擴軍也不可能了。

迫於德國和義大利的壓力,法國在四月初也宣佈擴軍,將陸軍規模提升到120萬。

緊接著,島國發布了徵兵計劃,宣佈將陸軍規模提高到140萬,並且大肆建造陸軍所需的武器裝備。

歐洲方面,西班牙在接收到了德國和義大利的物資援助之後,將原本西班牙共和政府的40萬軍隊精簡到了20萬,再加上自己的軍隊,同樣湊齊了超過55萬的大軍。

這一系列陸軍軍備競賽,讓歐洲的緊張氣氛提升到了最高。英國政府也不由得開始謀劃,關於是否干涉歐洲局勢進行了長時間的爭論。

1936年4月17日,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再次向政府提出了迎娶辛普森夫人的計劃。

因為之前鮑德溫首相的反對,愛德華八世也進行了退讓,提出了另一個看似兩全其美的方案,那就是辛普森夫人在婚後不擁有王后頭銜,愛德華八世和辛普森夫人的孩子,也自動放棄英國王位的繼承權。

對愛德華八世來說,這樣的退讓已經是退無可退了。既放棄了辛普森夫人的王后頭銜,又放棄了他們將來後代的王位繼承權,已經是愛德華八世能夠做出的最大退讓。

3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nbsp本章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