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其中只有不到8萬人是老兵,剩下的10萬軍隊都是最近一個月才招募的新兵,但也是實實在在的18萬軍隊。
按照常理來說,如果波蘭軍民堅決抵抗,18萬軍隊外加所有華沙人,至少能拖住德國軍隊一週的時間。
但問題是,此時的波蘭軍隊早已經喪失了信心,難道還能指望著他們拼死抵抗,誓死守衛波蘭嗎?
伴隨著大量德國空軍的抵達,以及大量的勸降書的投擲,華沙的淪陷也已經變成了必然。
1935年10月23日,德國軍隊正式開始圍攻華沙。
10月25日,在大量投擲了勸降書之後的第三天,德國軍隊發起了總攻。
10月29日,華沙守備軍司令奧卡·伊萬諾維奇·戈羅多維科夫帶著十多萬華沙守軍宣佈投降,華沙正式淪陷。
而此時距離德國第一集團軍發動進攻,不過只有11天的時間。
哪怕算上戰爭爆發的總時間,也只過去了半個月。德國軍隊只用半個月的時間就攻陷了波蘭的首都,這是英法在戰爭爆發之前怎麼想也想不到的。
而且,透過這場戰爭,德國的軍隊已經迅速擴張到了百萬級別。同樣擁有百萬軍隊的波蘭絲毫不是德國的對手,這也代表著德國軍隊仍然擁有極高的戰鬥力,這對英國和法國來說都不是一個好訊息。
也正是在此刻,英法終於決定不當一個旁觀,打算加入這場戰爭,幫助波蘭穩住局面。
但,有一件事情的發生,超乎了英法的預料。
1935年11月1日,在波蘭政府抵達盧布林,大量調動東線的守軍前來盧布林佈置防線的時候,俄國軍隊徹底出動了。
超過30萬俄國軍隊浩浩蕩蕩的開赴前線,在波蘭軍隊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迅速對波蘭守軍展開了大規模進攻。
要命的是,波蘭人不僅沒有絲毫準備,波蘭政府甚至還撤走了大半在東線的守軍。
原本波蘭在和俄國的邊境擁有超過40萬的守軍,也是俄國一直沒有動手的原因。
但因為華沙的淪陷,迫使波蘭政府不得不調動東線的守軍來防守盧布林,讓俄國人終於找到了機會。
經過調動的東部邊境,目前只有不到20萬波蘭守軍。他們所面對的,是30多萬俄國軍隊。
更要命的是,波蘭政府將東部邊境守軍的大部分火炮和重武器全部調到了盧布林,部署在了盧布林的防禦陣地中。
這導致東部邊境在面臨俄國軍隊的進攻的時候,所能夠仰仗的,只有手中的步槍和少量機槍火炮。
而俄國軍隊,早已經不是一戰那副簡單的模樣。
國家重新統一之後,俄國的經濟和工業就迎來了高速增長。
雖然俄國的經濟還是很糟糕,但到目前為止,困擾俄國許久的饑荒已經被完全解決。
工業自然不用多說。在俄國政府的努力下,俄國建成了列強級別的工業,軍工方面也得到了極大的恢復。
目前俄國的武器裝備幾乎都是自產,他們的武器裝備在面臨缺乏重武器的波蘭軍隊面前,毫無疑問是領先的。
34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