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英國和法國是怎樣的態度,此時在德國和波蘭的邊境,一大群經過精心準備的德國軍隊高喊著“德意志萬歲”的口號,浩浩蕩蕩的穿過邊境線。
至於邊境線駐守的波蘭軍隊,早在幾個小時之前就被先頭部隊消滅。
現在的邊境線是倉促被劃分出來的,波蘭人在邊境的駐軍甚至都沒有妥善部署。
在沒有堅固的防禦設施保護的情況下,一小支波蘭軍隊,很明顯不是數以十萬計的德國軍隊的對手。
1935年10月17日凌晨,德國和波蘭戰爭爆發的第三天。
東普魯士一處秘密的軍用機場內,此時燈火通明,有大量計程車兵和人員正在忙碌著什麼。
視角拉近,在不遠處混凝土所澆築而成的跑道輔道上,一架又一架嶄新的飛機正在緩慢的移動。
仔細一看,這些飛機的模樣五花八門。有著來自義大利的菲亞特CR.32箭式戰鬥機,通體呈墨綠色,很有義大利的特色。
也有很多飛機明顯是德國國產的,表面印刷著一層讓人看起來非常壓抑的黑色,飛機的尾翼上還有較為明顯的德國國徽和政黨標誌。
能夠出現在這裡的飛機,全部都是德國和義大利在西班牙內戰中經過考驗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序列。
這些飛機聚集在這裡也只有一個任務,那就是對南方的波蘭邊境線展開大規模的轟炸。
叮鈴鈴!
伴隨著機場值班室的電話聲響,這座軍事機場的總負責人一臉興奮的下達了命令:“所有飛機立刻起飛,目標任務,全邊境線內的所有敵人和設施!”
此時的天空漆黑一片,正好給兩種深色的飛機更大的隱藏空間。
所有飛行員迅速登上自己的飛機,有秩序的向著跑道開去。
這些飛機全部都是近段時間內生產的最新戰鬥機和轟炸機,代表著德國和義大利在飛機方面的最先進水平。
伴隨著一陣又一陣的嗡嗡聲,所有飛機很快衝上了漆黑的天空,並且各成隊形,朝著不同的目標飛去。
雖然德國軍隊已經進入了波蘭邊境線,但這不代表前方就是暢通無阻的。
恰恰相反,因為已經靠近波蘭首都華沙的原因,德國軍隊越往東,所遭受到的阻力就越多。
戰爭爆發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天的時間,目前雙方的主力軍隊還沒有碰面。
但波蘭在邊境線以內所設立的各種堡壘和駐紮的軍隊,也確實給德國軍隊的進攻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這次空軍的大規模行動,就是想拔出這些堡壘,同時儘可能的消滅敵人的空軍。
只有掌握了天空中的優勢,德國在接下來的進攻中才能擁有主動權。
話說回來,波蘭人所擁有的軍隊規模和裝備數量是足夠唬人的。
單從資料方面來看,波蘭人的飛機數量甚至已經超過了法國,義大利這些列強國家,僅次於擁有上千架飛機的英國和澳大拉西亞。
而且這些資料是真實的,這代表著波蘭人確實擁有這麼多數量的飛機可以調動。
但問題是,飛機和飛機之間,也是有著較大的差異的。
伴隨著飛機的發展,各種型別和作用的飛機層出不窮,軍事飛機也早就不止偵察,戰鬥和轟炸這三種大型別了。
波蘭人那1000多架飛機中,有接近550架是專門用來訓練的飛機,也就是後世俗稱的教練機。
這種飛機並不具備戰鬥力,主要作用還是讓飛行員們能夠適應新型的飛機。說白了,教練機的最大作用就是用來訓練,基本不具備戰鬥力。
除了這接近一半的訓練機之外,波蘭空軍剩下的500多架飛機中,有超過300架是老掉牙的產品。
因為波蘭自一戰後獨立,這300多架飛機,有很多是當時的德國戰敗後,作為賠償交給波蘭的。
一戰距離現在過去了接近20年的時間,這些飛機的戰鬥力也早已經無法保證。如果不是波蘭人一直很在乎這些老掉牙的飛機,進行了較為完善的儲存和保養的話,恐怕這些飛機能不能飛起來都是個問題。
除了這一大半的訓練機和老掉牙的飛機之外,剩下的200多架飛機,才是波蘭人真正具備戰鬥力的新式飛機。
還是那個問題,因為波蘭立國不久,他們在飛機方面的研發其實是比不過那些更加強大的列強的。
為了加強自己的空軍,波蘭曾經向法國和英國購買了大量的飛機,這200多架飛機中,一大半都是英國和法國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