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表示,因為喬治五世陛下的原因,他們無暇他顧,並不會參與歐洲事務。”皮埃爾總理面試有些無奈,對著阿爾貝總統說道。
“該死,難道他們就不怕德國人徹底擊敗我們,挑戰他們的歐洲霸主地位嗎?”阿爾貝總統有些歇斯底里的質問到。
“英國人說,他們會保證戰爭只侷限於德國和波蘭,並且願意向波蘭提供一定的幫助。”皮埃爾總理面色有些古怪的說道。
“該死,他們難道指望我會信這些愚弄民眾的話術?”阿爾貝總統冷笑不已,對英國人已經喪失了信心:“告訴英國人,德國不止對法國有威脅,對英國同樣也是如此。
法國不可能像之前的那場戰爭一樣,成為抵禦德國的橋頭堡。要是英國人不願意拿出具體的行動來幫助我們,我們不介意放棄抵抗,從而避免民眾的傷亡。”
一戰讓法國極度衰弱的原因之一,就是法國直接成為了抵抗德國的橋頭堡。
為了保衛自己的本土,法國人動員了大量的軍隊加入戰爭,也讓法國人承受了大量的傷亡。
但當時的英國,雖然也動員了一部分軍隊,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來自殖民地的土著軍隊。
對於英法這樣的殖民帝國來說,死傷幾十萬上百萬的土著沒有太大的損失,這也是英國人在戰後迅速恢復秩序的原因之一。
但法國人不一樣。如果法國人只靠那些殖民地軍隊的話,法國被攻陷是遲早的事情。
法國人動員了數百萬的軍隊,給法國人造成的傷亡,絕對是一戰中最慘烈的國家之一。
能和法國在傷亡數字方面較量的,也就是德國和俄國這兩個國家了。德國因為兩線作戰的原因,傷亡數字是比較大的。
俄國就是單純的裝備比較差,導致的軍隊作戰力低下,從而產生了大量的傷亡。
但這兩個國家相較於法國來說,人口毫無疑問是更多的。俄國自然不用多說,在一戰前人口就高達上億人,千萬規模的人口損失對俄國來說也不至於一蹶不振。
德國雖然沒有那麼龐大的人口,但人口規模也是要比法國多很多的。
這也導致法國幾乎是戰勝國中最慘的國家之一,雖然贏得了超大規模的戰爭,但獲得的好處並不匹配法國的傷亡。
法國從上而下的主和派,有相當一部分原因就是一戰中的付出遠遠大於收穫。
再加上民眾已經厭倦了戰爭,如果英國人沒有切實的行動支援法國,法國還真的有可能在戰爭中擺爛。
“是,總統先生。”皮埃爾總理點了點頭,臉上並沒有浮現出任何詫異的色彩。
皮埃爾·賴伐爾總理之前也介紹過,是一個非常極端的和平主義者,甚至還反對過第一次世界大戰。
有著這樣的背景,皮埃爾·賴伐爾反對現在有可能的戰爭也就變得理所當然。
對於阿爾貝總統提出的對英國的威脅,皮埃爾總理是十分贊同的。甚至在皮埃爾總理看來,法國就不應該面對戰爭。
德國既然想要在波蘭擴張,那就讓它擴張就是了。反正波蘭也能動員出兩三百萬的大規模軍隊,正好能夠極大程度的消耗德國人的有生力量。
至於德國和波蘭到底誰能在戰爭中勝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並不重要。
雙方動輒動員兩三百萬的大規模軍隊,這種大規模戰爭的勝者,相較於沒有參與戰爭的法國來說,也算是失敗的。
英國人會因為法國人的威脅而退讓嗎?
當然不會。
在英國人看來,德國和義大利固然強大,法國加奧地利加波蘭是完全可以抵擋的。
德國和義大利的另一個盟友由澳大拉西亞牽制,再加上距離較遠的原因,基本不可能給德國和義大利提供幫助。
這也代表著,德國和波蘭的戰爭,最差的結果也只是演變成德意同盟和法奧同盟之間的戰爭,再加上波蘭這個被釘上的肥肉罷了。
這樣綜合實力比較相等的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是英國人最想看到的。
好處就是這樣的戰爭不會出現太壞的結果,英國人完全不用擔心其中的一方會做大做強,從而威脅到自己的地位。
還有就是,英國人可以在這樣的戰爭中大量出售軍火和其他物資,從這些國家身上吸取足夠的養分。
到最後,一個沒有任何損耗的強盛的大英帝國,可以作為戰爭的調停者,拿到最大的那份利益,這簡直是再完美不過的方案了。
3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