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要命的是,波蘭將喪失所有出海口,並且再次變成被德國和俄國夾擊的狀態。
這樣的要求對一個底蘊本來就不強大的國家來說是致命的。如果法國同意了德國的要求,波蘭人別說實現大波蘭的設想了,就連在德國和俄國的夾縫中維持獨立都很困難。
法國人自然不願意被德國拿到這麼多的領土。這已經遠遠超過了法國人之前所說的,拿回德國被割讓領土的範圍。
法國人表示,德國可以重新建立和東普魯士地區的聯絡,並且重新拿到但澤自由市的主權。
但波蘭走廊的其他地區,包括立陶宛在內,仍然應該屬於波蘭共和國。
法國人的提議為波蘭人保留了一定的實力,至少波蘭還能算是中等國家,而不是任人宰割的肥肉。
如此一來,談判就陷入了僵持。
不過對於德國和義大利來說已經無所謂了。不管談判有了怎樣的結果,德國始終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全面吞併波蘭。
目前和法國進行和談,更多的目的也只是為了拖住法國人,好讓自己進行戰爭準備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德國人本來可以將和談的地點選在德國境內,但是卻放棄了這麼做的原因。
對於德國人來說,喬治五世病危,英國人註定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來管理歐洲的事務。
澳大拉西亞還有著島國人進行牽制,一時半會兒的是根本不可能將手伸到歐洲的。
這也代表著,目前德意的真正敵人只有法國和奧地利帝國。這兩個國家看起來強大,但實際上是有著諸多限制的。
奧地利被德國和義大利南北夾擊,法國人也很有可能面臨三線作戰的風險。
這麼看來,只需要面對法國和奧地利的德國,作戰壓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只要西班牙國民軍能夠在西班牙內戰中取得優勢,這場歐洲列強之間的二對二,對德國來說就是輕易能夠取勝的新手關卡。
而另一邊,羅馬和平談判的訊息也傳到了阿瑟耳中。
到現在為止,這個世界的局勢相較於歷史來說,已經徹底改變了大半。
德國沒有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是將首要擴張目標放在了波蘭的身上。
這導致英法對於德國永遠不會滿足的胃口還沒有充足的認知。在法國人的計劃中,他們甚至單純的認為,只要滿足了德國人現在的要求,就至少能為法國換來長達數年的和平。
問題是,德國和義大利這樣的極端國家,真的能夠保持長達數年的和平嗎?
如果這兩個國家想要的是和平,他們從一開始就不會擴張自己的軍隊,不斷的試探英法的最終底線。
一步退則步步退,英國和法國最開始就進行了錯誤的選擇,現在的英法也只能承擔自己錯誤選擇所帶來的後果。
不出阿瑟的預料,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場羅馬和平談判就宣告結束。
法國,義大利,德國,奧地利和波蘭共同簽署了《羅馬協定》,也正式宣告著和談結束。
在羅馬,法國總統皮埃爾·賴伐爾接受來自義大利和全歐洲的媒體採訪時,面帶笑容並且自信的說道:“我們已經透過了一種更加和平的方式解決德國和波蘭的危機,現在,讓我們歡呼和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吧!”
這句話甚至登上了當天法國媒體報道的頭版頭條,也引起了法國民眾的爭相慶祝和歡呼。
阿爾貝總統也自得不已,他認為,自己的行政理念才是目前最適合法國的,巴黎的那些群眾的態度也證明了他的觀點。
一時之間,各國媒體紛紛報道因為這份協定所帶來的和平。
但各國和媒體們都沒有發現,透過《羅馬協定》拿到了包括但澤自由市和波蘭走廊的德國,充滿野心的胃口絲毫沒有被滿足。
大量的德國軍隊都在調動,他們的目的似乎不是佔領和控制剛剛拿到手的波蘭走廊,而是東進華沙,深入波蘭.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