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的地中海,一支艦隊正在海面上緩緩行駛。地中海上的風浪不大,遠處蔚藍的海水和湛藍的天空連成一線,渲染出一份十分燦爛美麗的景色。
這支艦隊運送著西班牙的一部分黃金前往澳大拉西亞,完成西班牙和澳大拉西亞約定的第二個環節,那就是將西班牙的黃金轉移到澳大拉西亞。
當然,雙方之間的交易不可能一次就完成。澳大拉西亞不可能一次就給予西班牙大量的武器裝備,西班牙也不可能一次性就將所有的黃金全部交給澳大拉西亞。
行駛在地中海,澳大拉西亞艦隊保持了高度警惕。
艦隊所運送的黃金數量高達50噸,佔據西班牙黃金總儲量的十分之一左右,總價值是十分巨大的。
500噸黃金的實際價值等同於5.15億澳元。哪怕是其中的十分之一,其價值也等同於5150萬澳元,足足是澳大拉西亞年財政收入的九分之一。
澳大拉西亞艦隊所防備的,自然就是位於地中海的義大利艦隊。這50噸黃金的實際價值足以見證5艘主力戰艦,潛在價值更是遠超5艘主力戰艦。
要是義大利軍隊真的想不開,動用所有軍艦對運送黃金的艦隊動手,這支運輸艦隊還不一定是義大利海軍的對手。
當然,這種可能是微乎其微的。義大利在之前就已經選擇了退讓,他們很大機率不會在短時間內改變自己的想法,除非他們已經準備好了戰爭。
好訊息是,艦隊從西向東穿過整個地中海,都沒有見到任何義大利艦隊的蹤跡。
這至少證明了一件事,義大利暫時沒有得罪澳大拉西亞的計劃,歐洲暫時不會面臨一場全面戰爭。
從地中海東南部的蘇伊士運河穿過,再透過狹窄而漫長的紅海和曼德海峽,艦隊終於抵達了印度洋。
這也代表著,這支運輸艦隊已經徹底安全了。在英國和澳大拉西亞艦隊共同護航的印度洋,安全性是可以保障的。
成功抵達澳大拉西亞之後,這批黃金就被運送到了位於聖阿瑟堡的皇家銀行總部,儲存在有重兵把守的皇家金庫中。
這座金庫是建設聖阿瑟堡的時候同期規劃的,算是整個澳大拉西亞戒備最森嚴的地區之一。
作為整個帝國最大的銀行,皇家銀行儲存貨幣和黃金,以及其他高價值物品的地方,皇家金庫擁有一整支金庫護衛隊,超過300人三班倒不停的在金庫內外和周邊巡邏。
可以這麼說,沒有阿瑟的允許,不會有任何一隻蒼蠅飛進金庫之內。金庫周邊都用了多層特製的鋼板包圍,哪怕一支軍隊想要攻克金庫,都需要數以小時計的時間。
而在澳大拉西亞,除了皇宮之外,沒有地方比皇家金庫更加安全了。
這裡不僅存放著皇家銀行的貨幣和黃金,也存放著屬於政府,還有大量皇家銀行顧客的珍貴物品。
目前的澳大拉西亞擁有超過1900噸黃金儲備,其中的絕大多數都儲存在皇家金庫。
從這也能看出皇家金庫的重要性,哪怕有著阿瑟的允許,也需要層層的手續和多次檢查才能夠入內。
隨著時間來到1935年的7月,阿瑟也終於明白了英國人為什麼在西班牙內戰中一直沒有什麼動靜的原因。
統治英國長達25年的英國國王喬治五世,這位率領大英帝國打贏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國王,目前已經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這並非是危言聳聽,而是大英帝國對外公佈的訊息。
作為大英帝國的盟友,澳大拉西亞自然是首先得到訊息的那一批國家。
阿瑟聽到喬治五世命不久矣的訊息,內心其實並不驚訝。
早在上一次見到喬治五世的時候,阿瑟就發現他的精神狀態並不良好。喬治五世出生於1865年6月3日,比阿瑟大了整整23歲。
雖然在輩分上是同一輩人,但喬治五世到現在已經年滿70歲的高齡,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年人了。
在55歲的時候接過王位,並且統治大英帝國長達25年的時間,喬治五世還是比較長壽的。
但壞訊息是,喬治五世所接手的是愛德華七世的王位。而且他接手英國後不久,大英帝國就面臨人類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之一,被命名為歐洲超級大戰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雖然大英帝國成功的打贏了世界大戰,但喬治五世在這次戰爭中的一些讓步,也讓他徹底喪失了對政府的控制權。
維多利亞時代的輝煌也從喬治五世繼位時徹底結束,大英帝國的威嚴正在不斷的遭受挑釁。
和喬治五世病危的訊息一起傳來澳大拉西亞的,還有喬治五世親筆書寫的一封書信。
在這封書信中,喬治五世清楚的寫明瞭對於自己兩個兒子的擔憂,並且請求阿瑟履行之前和他達成的約定,在未來幫助英國王室穩定王位。
說到底,喬治五世還是個明白人。雖然他的兒子愛德華王儲到現在的行為並沒有那麼離譜,但終究不適合成為英國國王。
現在的英國王室的地位可沒有維多利亞時代那麼穩固。要是讓愛德華王儲禍害一段時間,恐怕大英帝國也會爆發各種革命的浪潮,甚至推翻英國王室也是有可能的。
喬治五世將希望寄託在阿瑟的身上,除了阿瑟是英國王室的成員之外,還有一大原因就是澳大拉西亞是英國的親密盟友,並且在歐洲不會對英國產生太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