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4月12日,第二枚原子彈試爆結束的5天后。
阿瑟看著辦公桌上對比鮮明的三組資料,頗有些驚訝的看向了愛因斯坦,忍不住詢問道:“這就是你們在幾天前所測試出的原子彈資料嗎?”
“是的,陛下。”愛因斯坦點了點頭,對阿瑟的驚訝彷彿已經預料到了一般。
“第一份資料是我們第一次測試的槍式結構原子彈,第二和第三份資料分別是我們的改進鈾235原子彈和鈽239原子彈。”愛因斯坦介紹道。
“改進鈾235原子彈爆炸當量達到了3200噸TNT當量,核材料利用率至少10%?鈽239原子彈爆炸當量5000噸,核材料利用率至少15%?”阿瑟怎麼也沒想到,第二次核武器試爆的資料和第一次居然相差了這麼大。
當然,這對澳大拉西亞來說是一個好事情。
要知道,這三枚原子彈都是試驗彈,第一枚原子彈只裝了一公斤的鈾235作為核材料,其他的兩枚原子彈也都各只有1.5公斤的鈾235和鈽239。
在正常的作戰中,肯定不可能只裝載這麼少的核材料。
美國人向島國所投放的兩枚原子彈,第一枚裝有整整64公斤的鈾235,第二枚也有6.1公斤的鈽239,體積上可要比這些試驗彈大多了。
理論上來說,所裝載的核材料越多,原子彈爆炸時所產生的威力也會越大。
雖然並不能按照單純的倍數來算,但澳大拉西亞的原子彈如果普遍裝載6公斤以上的鈽239,這不就代表著單枚原子彈的爆炸威力可以達到恐怖的3萬噸TNT當量以上嗎?
3萬噸TNT當量的原子彈,爆炸威力相當於引發一次5級以上的地震。這也代表著,只要向敵人的城市投放一枚原子彈,就可以對這個城市造成巨大的打擊。
製造一枚原子彈的成本大嗎?
當然大。
但如果一枚原子彈就能換來敵人一座城市的淪喪,這樣的成本對澳大拉西亞來說又算是比較低廉了。
“確定這樣的資料是穩定的嗎?還是說爆炸當量並不穩定?”阿瑟有些期待的詢問道。
如果這樣的爆炸資料是可以穩定發生的,這代表著澳大拉西亞可以立即開始製造原子彈,並且將大量的原子彈作為自己的最終底牌。
“陛下,根據我們的多次測算,這樣的資料是比較合理的。”愛因斯坦回答道:“設計改進之後的普通原子彈,鈾235的利用率可以達到8%以上,鈽239的利用率可以達到13%以上。”
阿瑟面帶激動的點了點頭,目光盯住愛因斯坦,問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目前核武器研發試驗小組能夠開始大批次製造原子彈了嗎?如果不顧一切的生產,我們的原子彈產量能夠達到什麼規模?”
“陛下,原子彈其他的結構都好製造,並不是限制原子彈產量的原因。對於我們來說,限制原子彈產量的因素只有核材料的生產速度,這也是目前我們必須要解決的事情。”愛因斯坦回答道。
以澳大拉西亞的工業規模來看,原子彈的其他零部件都好製造,甚至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原子彈框架被製造出來。
但問題是,缺少了內部的核材料,原子彈框架也只是最簡單的引爆裝置而已,實際一點作用都沒有。
要想提高核材料的生產速度,就必須得建立大量的核反應堆,才能提高鈽239的產量。
因為鈽239是在進行核反應的時候,所產生的一種新元素。要想提高鈽239的產量,就必須得從鈾礦中分離出大量的鈾235進行核反應才行。
歸根結底,目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大量的離心機,從鈾礦中分離出大量的鈾235。
“目前原子彈的製造是國家的重中之重,任何資源都必須首先向核武器研發試驗小組傾斜。”阿瑟吩咐道:“我代表政府,向核武器研發實驗小組撥款500萬澳元。
這筆錢將用來建造更大規模的離心機,用來提高核武器研發實驗小組提取鈾235的速度。
以三萬噸TNT當量作為基礎模板,不管是鈾235原子彈還是鈽239原子彈,我希望核武器研發試驗小組能夠做到每年至少5枚原子彈的產量。
同時,抽調一部分人手,進行核武器的小型化。導彈研發小組的專案你們應該也明白,如果能將核武器搭載在導彈上,這將成為人類歷史以來攻擊範圍最遠,威力最大的武器。
製造原子彈為首要任務,核武器小型化為次要任務。在此基礎之上,要人給人,要錢給錢,要物資給物資。
你們所遇到的一切問題都可以優先通知亨特,他將為伱們處理一切麻煩。告訴核武器研發試驗小組的那些傢伙,爵位和勳章我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能多早拿到,就得看他們的努力了。”
核武器的研發絕對是國家大事,對於研發核武器的這些科研人員,阿瑟也絕對不會吝嗇。
阿瑟所說的不假。在第一次核武器的試爆結束之後,阿瑟就已經開始擬定對於這些核武器研發人員的獎勵。
為首的一眾科學家,他們所得到的獎勵是最豐厚的,保底也是男爵起步。
特別是核武器試驗研發小組的組長愛因斯坦,各種功勞積攢下來,他將成為科研人員最頂級的那一批,率先拿到伯爵爵位。
除了這些爵位之外,各種勳章、資產和資金的獎勵,一樣也不會少。
不過因為在核武器方面需要絕對保密的原因,賞賜他們的名頭只是科研專案,並不會透露他們所研發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