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承認阿瑟的皇位,英國人更不願意看到法國和澳大拉西亞的聯合。
對於英國國王喬治五世來說,對阿瑟的態度就是完全的羨慕了。
話說回來,阿瑟和喬治五世是同輩,喬治五世按理來說還是阿瑟的堂哥。
但喬治五世在英國的地位和阿瑟在澳大拉西亞的地位,相差可真的太遠太遠了。
甚至不少英國人對阿瑟的好感比對喬治五世的好感還要高,畢竟阿瑟可是英國人最懷念的維多利亞時代的統治者,維多利亞女王的最喜愛的孫子,這種關係的傳承不是其他人能夠代替的。
甚至哪怕是現在,阿瑟一家子都擁有英國王位的繼承權,只不過繼承順位已經變成了好幾十位以後。
但因為同樣來自於維多利亞的血脈,阿瑟目前也能算是英國王室的嫡系。
但到了威廉這一代,和英國王室的血緣關係就比較疏遠了。阿瑟暫時對英國的王位沒有興趣,也自然不可能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王位,破壞和英國政府之間的關係。
對阿瑟來說,只要英國人同意,讓自己建立帝國,就已經是好訊息了。
至於英國王位到底在將來花落誰家,阿瑟並不感興趣。
關於帝國建立的合法性,其實已經沒有太多人懷疑了。哪怕阿瑟沒有表示繼承俄羅斯帝國來自東羅馬帝國的法理,也沒有太多的國家和民眾對帝國的法理表示質疑。
畢竟在這個時代,實力才是最強大的。靠法理是不可能建立帝國的,但實力可以。
只要阿瑟的血統是純正的歐洲王室,只要澳大拉西亞是一個標準的西方式列強,那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無所謂了。
更何況,阿瑟本身在歐洲王室中的地位就很高,早就獲得了許多歐洲王室的支援。
特別是這次公開和英國人選擇營救俄國皇室,更是贏得了不少國家王室的好感。
畢竟阿瑟這樣的舉動,現在看起來可能和他們沒關係,在未來可能就變成保住他們性命的唯一方式。
一個掌控著國家統治權的君主願意保住他們的性命,這可要比國內那些虛偽的官員的效忠重要的多。
只要有阿瑟在,他們就算喪失了自己的王位,也不用擔心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遭到威脅。
這樣的保證如果都不能讓他們支援阿瑟的話,那他們的支援也已經不重要了。
特別是幾個歐洲存在時間很久的王國站出來支援阿瑟和帝國的建立之後,關於帝國建立的法理問題就再也沒有了爭議。
畢竟這些老牌王國都同意了,普通人不同意又有什麼關係呢?
特別是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是十分樂意見到阿瑟成立澳大拉西亞帝國,並且成為澳大拉西亞的第一任皇帝的。
相較於英國王室改名溫莎,阿瑟堅持薩克森·科堡·哥達的姓氏,毫無疑問更受那些歐洲王室和德國貴族的歡迎。
目前只要一提到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人們就會首先想起澳洲那位著名的統治者阿瑟。
這對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的知名度提升也是非常有效的,家族內部的人不可能不支援阿瑟。
比較罕見的,就連許久沒有露面的德皇威廉二世,都站出來支援阿瑟建立帝國。
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支援,在輿論方面,沒有任何人對帝國的建立表達反對,畢竟此時站出來可是真正的眾矢之的。
半年時間的準備對阿瑟來說也是勉強足夠。因為是自己人生最後一次登基典禮,而且是成為澳大拉西亞的第一任皇帝,阿瑟還是非常重視的。
只有阿瑟這第一任皇帝做的好了,澳大拉西亞帝國才會被更多的國內民眾所承認,皇位才能在王室血脈中傳承下去。
再加上阿瑟還有著提高國家凝聚力,讓民眾們更加認可帝國的想法,對這次登基典禮就更加重視了。
政府也自然明白阿瑟的重視和重要性,特意拿出了超過3000萬澳元,作為這次登基典禮的預算。
接近政府十分之一的財政收入,已經能夠表明政府對阿瑟的忠誠和對這次登基典禮的重視了。
阿瑟自然也十分滿意,並且以王室的名義補加了1500萬澳元,作為預備資金。
這也讓這次登基典禮的最大預算達到了4500萬澳元,絕對是相當誇張的。
4500萬澳元對於列強來說或許不算什麼,但對於小國家來說可能就是一年多的收入了。
按照一艘最強大的戰列艦的造價來看,4500萬澳元足以訂購超過四艘超級無畏艦,這些花費只用在一次登基典禮上,就已經說明這次登基典禮的龐大了。
3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