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軍隊只有15萬的菲律賓來說,加里曼丹聯合大蘇丹國的軍隊數量更多。
但考慮到加里曼丹相較於菲律賓來說才是純粹的殖民地,加里曼丹的軍隊的戰鬥力,自然也就值得懷疑了。
因為阿瑟出於平衡各蘇丹國之間實力差距的原因,幾個蘇丹國除了土地面積有著一定的差距之外,人口的差距是很少的。
這也代表著一個很可怕的現狀,聯合大蘇丹國內任何一個蘇丹國,都有著至少400萬的人口。
特別是原本就存在的庫臺蘇丹國,所佔據的土地面積是整個加里曼丹前二大的,並且還靠近海邊,算是幾個小蘇丹國裡面比較富庶的了。
要不是大蘇丹穆罕默德獲得了大蘇丹國統治區,也就是一個狹長的通往海岸的地帶,恐怕庫臺蘇丹國會成為整個加里曼丹大蘇丹國地勢最好的國家。
人口較多所帶來的好處,就是各蘇丹國的武裝力量,所謂的軍隊人數其實並不少。
按照穆罕默德所制定的規定,小蘇丹國可以擁有8到10萬的軍隊,並且由各小蘇丹國自己負責軍費。
而大蘇丹國的軍隊由所有小蘇丹國共同供給,無論是軍費還是軍隊所需要的武器裝備和物資,全部要平均分攤給每一個小蘇丹國。
這麼做的好處,就是能讓其他的小蘇丹國給自己供養軍隊。
目前默罕默德的軍隊一共有30萬,除了屬於自己蘇丹國的10萬軍隊需要自己承擔全部軍費之外,剩下的屬於大蘇丹國的20萬軍隊的軍費和武器裝備由所有小蘇丹國平攤。
但這些大蘇丹國的軍隊,自然是由大蘇丹穆罕默德親自管理和指揮,相當於是穆罕默德自己的私人軍隊。
這也是穆罕默德為了保證自己的統治權所制定的規則。因為有利於控制整個大蘇丹國,就被阿瑟和澳大拉西亞方面默許了。
這樣的規則想維持也容易,只要有著澳大拉西亞的支援,其他的小蘇丹國就算想反叛,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但這種規則想推翻也很容易。只要失去了澳大拉西亞的支援,對大蘇丹不滿的各個小蘇丹國,不由自主的就會結成同盟,共同討伐大蘇丹。
穆罕默德這麼做,就是讓自己成為所有小蘇丹國的共敵,達到讓阿瑟放心的地步。
反正只要有澳大拉西亞方面的支援,穆罕默德的大蘇丹寶座也就變得很穩固。
一些小蘇丹國的不滿也沒有那麼重要,只要威脅不了穆罕默德的地位,他們就只能咬著牙忍受。
因為八個小蘇丹國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這導致整個加里曼丹大蘇丹國可調動的軍隊數量非常多,甚至接近百萬。
大部分小蘇丹國的軍隊配置都是四個加強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一個火炮師。
這樣的軍隊配置能夠讓士兵數量剛好維持在10萬人左右,也是大蘇丹穆罕默德所限定的小蘇丹軍隊的最多人數。
而大蘇丹國的20萬軍隊,則採取8個步兵師加3個騎兵師加2個炮兵師的配置,人數也剛好20萬出頭。
對於加里曼丹大蘇丹國的擴軍,阿瑟暫時沒有考慮過各個小蘇丹國。
按照目前各個小蘇丹國的實際情況來看,供養10萬軍隊對他們來說已經是比較大的負擔了。
而且,小蘇丹國軍隊越多,對大蘇丹穆罕默德的統治來說也就更加困難。
鑑於穆罕默德到目前還是非常識趣和忠心的,阿瑟也暫時沒有給他的統治創造困難的想法。
這也導致加里曼丹想要擴軍,就只能擴張隸屬於大蘇丹國的軍隊。
反正軍費由各個小蘇丹國共同負責,分攤一下,對各個小蘇丹國的負擔也沒有那麼大。
目前大蘇丹國的軍隊只有20萬,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不知道戰爭會在什麼時候爆發,早點進行準備就變得很有必要。
在阿瑟的命令下,穆罕默德也很識趣地進行了擴軍,將加里曼丹大蘇丹國的軍隊從20萬擴張到了50萬。
為了讓這些土著有充足的動力擴張軍隊,阿瑟也明裡暗裡的給了許諾,表示會和英國人交涉,儘量從英國人那購買到北加里曼丹殖民地,讓加里曼丹大蘇丹國佔據整個加里曼丹島。
這就相當於是在畫大餅了。阿瑟也沒有許諾購買土地的時間,買到土地也不可能免費贈送給這些土著。
但這樣的大餅對於穆罕默德和其他的小土著蘇丹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畢竟他們的領土侷限在加里曼丹,想要擴張土地的方式除了內部的戰爭之外,也就只有從北部英國人的北加里曼丹殖民地想辦法了。
菲律賓和加里曼丹各自擴充軍隊之後,阿瑟對於將來戰爭的擔憂已經消散了大半。
哪怕不算澳大拉西亞的軍隊,此時菲律賓和加里曼丹的預計軍隊人數加起來,也差不多有160萬人左右。
留下30萬軍隊守備加里曼丹和菲律賓,澳大拉西亞方面能夠調動計程車兵人數至少也有13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