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其實已經沒有區別了。德國軍隊已經實打實的擴充到了40萬,如果掀起戰爭,就算能打贏德國,也絕對是一場消耗戰。
法國人最終也退讓了,但法國人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允許奧地利帝國廢除之前的陸軍限制。
奧地利帝國作為戰敗國,它的陸軍規模也被限制到了10萬人。在德國軍隊大規模擴張之後,法國人向奧地利提供了一大批貸款和武器裝備,並且成功的讓奧地利軍隊合法的來到了30萬的門檻。
如果說之前的軍備競賽只是英法島國和澳大拉西亞的好戲,那麼現在的軍備競賽,就已經變成了所有列強參與的一場大戲。
德國和奧地利帝國分別擴張了自己的軍隊之後,其他的國家會不擴張自己的軍隊嗎?
明顯不可能。
1934年2月,法國頒佈了新的徵兵法案,表示將在未來半年內,將法國陸軍規模從50萬擴張到65萬人,並且這新增加的15萬軍隊,將全部部署在和德國的邊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堅固堡壘,馬奇諾防線上。
法國人這麼做,義大利就不樂意了。
畢竟義大利是德國的盟友,也是法國的潛在敵人。法國的徵兵明顯是奔著德國去的,一點沒有把義大利放在眼裡的意思。
這在內心十分自大的墨索里尼看來,明顯是看不起自己和自己的義大利。
憤怒的墨索里尼下達了命令,讓義大利第一集團軍超過15萬軍隊接管北部駐防軍隊的任務,部署在和法國的邊境線上。
義大利這樣的舉動還沒有等到法國人的反應,就引起了義大利東面的塞爾維亞的不滿。
此時的塞爾維亞已經是巴爾幹的巨無霸國家,疆域已經遍及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和黑山。
當然,它也有一個全新的霸氣的名字,那就是南斯拉夫聯邦王國。
這個南斯拉夫和歷史上的南斯拉夫還是有些不一樣的。本來的奧地利帝國,並沒有損失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
但在經濟危機中,奧地利帝國並沒有良好的控制住自己的領土,這也讓已經吞併了波斯尼亞的塞爾維亞看到了契機。
當時的巴爾幹半島十分混亂。原本控制巴爾幹半島的俄國,因為自身的原因已經喪失了對巴爾幹半島的控制。
而義大利在那時迎來了墨索里尼的上臺,而墨索里尼對巴爾幹地區的野心也早已經眾人皆知。
為了保證自己的獨立,在塞爾維亞的主導下,塞爾維亞王國和黑山建立了塞黑聯合王國。
在之後,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宣佈獨立,並且很快加入了聯合王國。
奧地利帝國明顯應對不了聯合起來的巴爾幹國家,畢竟奧地利的軍隊數量被嚴格限制在10萬人。
而且,當時經濟危機確實嚴重,奧地利帝國沒有任何能力發起一場對外戰爭。
於是乎,一個佔據了小半個巴爾幹半島,實力遠超其他巴爾幹國家的地區性強國就這麼誕生了。
截止今日,南斯拉夫的人口已經超過1450萬人,說是巴爾幹地區最強大的國家完全沒有任何問題。(羅馬尼亞沒有歷史中那麼強大)
作為義大利的鄰居,南斯拉夫對義大利的警惕性,可以說是除了奧地利帝國之外最高的。
更重要的是,墨索里尼所組建的義大利第一集團軍,可是入侵阿比西尼亞帝國的主力軍。
像這樣一支軍隊部署在義大利北部邊境,雖然看起來是在針對法國,但對於義大利北部邊境的其他鄰居,奧地利帝國和南斯拉夫聯合王國來說,也是相當嚴重的威脅。
雖然南斯拉夫的疆域和義大利差不了太多,並且同樣都是歐洲國家。
但雙方在人口方面的差距實在太大,經濟和工業也完全處於兩個水平。
義大利再弱,也是一個被各國承認的列強。面對這樣一個還算強大的列強,南斯拉夫在感覺到危險之後,立即採取了自己的行動,那就是尋求法國的幫助。
為什麼會尋求法國的幫助呢?首先,法國和義大利是潛在的敵人和競爭對手。
其次,相較於遊離在兩大軍事集團之外的英國來說,在南斯拉夫聯合王國看來,法國才是真正能給予自己幫助的國家。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