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這場戰爭是比一戰還要殘酷的戰爭,資源的消耗也比一戰多得多。
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製造的各種關於戰爭的物資,只要能夠平安的運輸到歐洲,就完全不愁銷路。
特別是澳大拉西亞在太平洋有可能和島國打一仗的情況下,擴大工業規模和產量,在工業和經濟方面碾壓敵人,就顯得很有必要。
目前澳大拉西亞的工業規模已經是島國的好幾倍了。要是工業規模繼續擴張的話,阿瑟實在是不知道這場戰爭應該怎麼輸。
這也就是阿瑟不願意將大量的資金砸到海軍方面。要不然,光憑目前澳大拉西亞和島國巨大的工業和經濟差距,島國在海軍軍備競爭方面,是完全追不上澳大拉西亞的。
島國的經濟和工業已經決定了他們在海軍方面的投入雖然巨大,但也是有限的。
澳大拉西亞則不一樣。如果阿瑟瘋狂起來,完全可以做到島國每建造一艘軍艦,澳大拉西亞就建造兩艘這樣的誇張地步。
澳大拉西亞立國到現在,政府還沒有負擔過特別誇張的債務。要是真的不顧一切,島國的經濟規模絕對不是對手。
但可惜,阿瑟不會為了這麼個對手,就耗盡國家的潛力。
更何況,在航空母艦更加強大,並且導彈已經領先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情況下,阿瑟也不覺得憑澳大拉西亞現在的海軍規模,在對戰島國人的時候會輸。
阿瑟對布羅肯希爾工業基地的新一期建設沒有具體的要求,但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就是和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組成一東一西兩個工業中心的佈局。
這也代表著,布羅肯希爾工業基地的規模是要朝著利奧諾拉工業基地追趕的。
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已經能夠容納超過150萬名工人,而布羅肯希爾工業基地目前只是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一個零頭。
要想達到150萬名工人的規模,也就代表著布羅肯稀有工業基地要將目前的規模再擴大兩倍才行。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目前的工業大臣大衛·保羅·奧利弗,其實是偏向保守的。
為了讓布羅肯希爾工業基地能夠順利發展,阿瑟特意授予了布羅肯希爾工業基地特區區長更高的權力,讓他在謀劃布羅肯希爾工業基地建設的時候,不會被大衛部長影響太多。
隨著時間即將來到1934年,阿瑟也決定進行戰爭的最後準備,讓澳大拉西亞逐漸的進入戰爭狀態。
其中最主要的一項,就是關於交通運輸方面的建設了。
雖然這30多年以來,澳大拉西亞在鐵路和公路方面已經趕上了歐洲國家,交通運輸環境也改善了太多太多。
但阿瑟可不會滿足於此。
在阿瑟和新任交通運輸大臣佩裡·薩克林的會面中,阿瑟就提出了對交通運輸部門的要求,那就是在1934年大力建設高速公路。
說到高速公路,對於現在的澳大拉西亞來說已經並不陌生。
從最簡陋的公路,到現在已經比較平坦的高速公路,交通運輸部門的努力值得誇讚。
事實證明,高速公路對於各地區的交流和溝通還是很有幫助的。
目前高速公路的限速已經提高到每小時75千米,這也代表著在大部分情況下,乘坐汽車已經是除了飛機和飛艇之外最快的交通方式了。
綜合考慮之下,汽車是便宜裡面最快的交通方式,最快的裡面最便宜的交通方式。
也正因為如此,各地的民眾紛紛要求政府將高速公路修到他們所在的城市,讓他們也享受到高速出行帶來的便利。
有一點不能忽略,那就是汽車行業的發展,才讓高速公路不斷的修建到各地。
最開始的汽車,時速是達不到75公里每小時的。但現在,澳大拉西亞的汽車品牌已經多不勝數,最快的豪華跑車,速度甚至可以提高到90公里每小時以上。
不過,因為現在的汽車沒有那麼穩定的原因,高速公路的限速仍然保持在75公里每小時。
甚至在城市地區,城區道路的時速不得超過30公里每小時,城郊道路的時速不得超過50公里每小時。
這樣的規定更多的是保證路上行人的安全。畢竟在道路上沒有攝像頭的現在,大部分司機開車可沒有那麼多的顧忌,路怒症也是有很多的。
這也讓治安部門不得不加強了在城市內部的警察的數量。特別是交通警察,已經是城市警察中最重要的部門之一了。
現在科技可沒有那麼發達,想要監管各個道路上車輛的速度,就只能讓這些交通警察去親自控制。
3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