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應該做的事情,是透過自己所搭載的大量偵察機,提前發現敵人的軍艦行蹤,然後用轟炸機直接將敵人的軍艦擊沉。
同時,航空母艦上裝備的戰鬥機也能防備敵人的飛機。可以把這樣的航空母艦設計思路理解為團戰中的射手,作用就是遠端輸出。
為了能夠更好的儲備93架飛機,帝國級航空母艦搭載了三座飛機升降臺和兩座飛機彈射器,更好的儲備飛機。
也正因為飛機數量的增加,讓這艘航空母艦的噸位從原來的兩萬多噸增加到三萬噸出頭。
帝國級航空母艦的標準排水量達到了3.13萬噸,滿載排水量達到了3.68萬噸,在目前的軍艦中也算得上是大傢伙了。
對於帝國級航空母艦的設計,阿瑟最滿意的就是其搭載的飛機數量和航空母艦的巡航速度了。
飛機數量的提升代表著航空母艦戰鬥力的提升,巡航速度的提升則代表著航空母艦在海戰中的安全性體系。
31.3節的最大速度,不敢說是目前軍艦中最快的,但也應該處於一流水平了。
再加上航空母艦上所搭載的接近100架飛機,能夠確保帝國級航空母艦在遇到任何敵人時,都保留著打不過還能跑的希望。
不過,將目光放到旁邊的毀滅級航空母艦的身上,阿瑟這才感受到了什麼叫做速度。
別的資料先不看,光是毀滅級航空母艦的最大速度,都足以讓阿瑟對這艘航空母艦充滿希望了。
毀滅級航空母艦,設計功率達到了15萬軸馬力,預計最大航速達到了34.7節。
雖然相較於帝國級航空母艦隻有3.4節的提升,但在海戰中的速度優勢卻是至關重要的。
3.4節的時速提升相當於每小時可以多跑6.3公里,而34.7節的航速,也差不多是目前軍艦的最頂級水平了。
如果說帝國級航空母艦可以競爭最大的,搭載飛機數量最多的航空母艦,那麼毀滅級航空母艦就可以競爭速度最快的航空母艦。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因為追求了更高的速度,毀滅級航空母艦在其他方面是要有一定的捨棄的。
首先就是航空母艦的體積,要比帝國級航空母艦足足小了一圈。
根據資料來看,毀滅級航空母艦全長只有231米,寬27米,吃水深度只有7.2米左右。
正因為如此“嬌小”的體積,毀滅級航空母艦的標準排水量只有2.25萬噸,滿載排水量也只有3.07萬噸,勉強算是3萬噸的鉅艦。
因為排水量足足少了一萬噸的原因,毀滅級航空母艦在裝甲防護方面不僅沒有任何提升,甚至還主動的削弱了一些不容易被命中區域的裝甲。
同時,毀滅級航空母艦的可搭載飛機數量也從帝國級航空母艦的93架降低到了52架。
不過,帝國級航空母艦的防空火力和導彈數量進行了保留,甚至對於導彈的數量還進行了升級。
毀滅級航空母艦更加重視火力。在和帝國級航空母艦擁有同等規模的防空火力的同時,毀滅級航空母艦的導彈數量儲備提升到了42枚,導彈發射裝置提升到了五個。
因為其高航速和更大的導彈儲備,等到將來核武器研發完成,毀滅級航空母艦也就擁有了自己名字的真正含義,堪稱毀滅一般的力量。
是的,毀滅級航空母艦有著自己獨特的作用,那就是作為澳大拉西亞的核打擊力量。
根據核武器研發小組的訊息,目前核武器的進展已經完成了大半,距離核武器的最終測試也已經不足一年的時間。
如果測試能夠順利完成,澳大拉西亞也將很快擁有自己的第一枚原子彈。
而毀滅級航空母艦,其主要搭載的飛機,就是可以投擲原子彈的噴氣式轟炸機。
正因為要搭載噴氣式轟炸機的原因,毀滅級航空母艦可搭載的飛機數量,差不多隻有帝國級航空母艦的一半。
但在擁有核武器之後,毀滅級航空母艦帶給敵人的威懾力,絕對要遠遠超過帝國級航空母艦。
而且,等到核武器研發完成,相應的核動力航母和核動力潛艇也應該進入研發的列表了。
相較於使用常規動力的軍艦來說,這種能夠使用幾乎無限能源的核動力,在戰略層面的意義,是要提高很多很多倍的。
但這一切,終究還得寄希望於澳大拉西亞的第一次核試驗順利完成。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