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也是這個時代大部分歐洲國家的主流思想。見證過一戰的殘酷,特別是像凡爾登戰役那樣,動輒傷亡數百萬人的堪稱絞肉機的戰場,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想要再面臨這樣的戰爭。
正因為這樣的思想,才導致了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綏靖政策的發生。
這個世界有著阿瑟和澳大拉西亞,像歷史上那樣嚴重的綏靖政策基本不可能。
更何況奧地利帝國仍然存在,無論是德國還是義大利,哪怕他們聯合起來,想要徹底吞併整個奧地利帝國也是不可能的。
英法哪怕再不願意看到戰場,也註定不可能會坐視德意兩國直接吞併整個奧地利帝國。
這相當於把三個列強整合成兩個列強,其中一個列強還是德國這樣曾經做到世界第二的,擁有極其巨大的潛力的超級列強。
別說德國吞併整個奧地利帝國了,哪怕是義大利吞併奧地利帝國,英法也是不願意看到的。
還別說,義大利加奧地利帝國的潛力,也能勉強成為一個超級列強。
前提是義大利能夠掌握整個國家的話語權,整合奧地利的工業實力,並且將手伸到整個巴爾幹半島。
如此一來,一個地中海的霸主,南歐的超級列強就誕生了。但這個列強位於地中海,而且還靠近君士坦丁堡,想要誕生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其實從理論上來說,巴爾幹地區基本上不會誕生列強。除了極其要命的君士坦丁堡問題之外,巴爾幹半島周邊的列強也不會允許這個地區有新的列強誕生。
在一戰爆發之前,巴爾幹地區主要是俄國和奧匈帝國在競爭。而在一戰爆發之後,巴爾幹地區就比較混亂了,更多的列強參與進來,都對巴爾幹地區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一個國家想要變得更加強大,都必須得解決各大列強的覬覦,想要崛起根本不可能。
這就相當於是在幾個列強的碗中搶飯吃,除了本身就比這幾個列強更加強大之外,基本上是很難做到的。
讓阿瑟沒想到的是,德國和義大利在聯合方面的上議速度很快,快到超乎阿瑟的想象。
德國和義大利逐漸走近的訊息是在11月中旬傳過來的,而在聖誕節前夕,也就是12月中下旬,就爆出了德國和義大利已經簽訂相關協定的訊息。
雖然阿瑟並不清楚德國和義大利的協定到底有什麼內容,但此時兩個國家的聯合對於所有國家來說都不是一個好訊息。
也正是在德國和義大利簽署相關協定的訊息爆出後不久,阿瑟緊急召開了內閣會議,商討德國和義大利走近之後的應對方案。
雖然澳大拉西亞遠在大洋洲,但對於歐洲局勢卻十分關心。而且作為列強之一,歐洲局勢對澳大拉西亞來說也十分重要,同樣也決定著澳大拉西亞能否更進一步的可能。
“有德國和義大利簽訂的協定的具體訊息嗎?”會議上,阿瑟皺著眉頭看向國防部長托馬斯。
澳大拉西亞的情報系統經過這30多年的更新,原本的三大情報局也已經變成了三大情報系統。
而且目前的三大情報系統更加複雜,其中有兩大情報系統都掌握在阿瑟的手中。
三大情報系統分別是:
只忠誠於王室,負責為王室處理私人事務的皇家安全情報局;
忠誠於王室和政府,負責為國家蒐集國內情報的國家安全域性。
忠誠於王室和國家,負責對外蒐集軍事情報以及進行反間諜工作的軍事情報局。
說的簡單一點,國家安全域性是監督國內的官員,蒐集國內情報的組織。
軍事情報局是對外情報刺探,防止其他列強進行間諜滲透的組織。
而專屬於王室的皇家安全情報局則是一個綜合型的情報組織,但只為王室服務,而且更加神秘。
阿瑟詢問國防大臣托馬斯的目的,也正是想看看托馬斯那有沒有來自於軍事情報局的第一手情報。
畢竟各類情報局雖然都效忠於王室,但除了皇家安全情報局之外的其他兩大情報組織,情報會優先上交給政府,其次才會上報給王室。
畢竟各類工作中王室和政府總得有個先來後到。為了後世之君考慮,還得重點照顧政府的情緒。
3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