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這樣的想法,島國人決定鑽空子,在新的條約還沒有簽訂之前,為自己修建兩艘超大型戰列艦。
但讓島國人沒想到的是,自己的一舉一動早已經被澳大拉西亞嚴密監督。
阿瑟的目的很簡單。其一就是讓島國成為率先撕破條約的那個國家。
雖然可能很多國家都有想法,但首先行動的那個國家一定會被英國人針對。
對阿瑟來說,讓島國人成為那個率先行動的國家,對自己肯定是有好處的。
其次,讓島國人來把這灘水攪混,對澳大拉西亞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海軍軍備競賽往往也代表著陸軍軍備競賽。這也代表著水一旦被攪混了,各國就要開始大量投入到軍備中。
英國和法國的實力如果能再強大一點,他們在將來面對德國時也會更有優勢。
過多的投入還能消耗英國和法國的潛力,確保英國和法國會在與德國的戰爭中拼個兩敗俱傷。
島國偷偷建造超大型戰列艦的訊息一被曝光,立即就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讓各國沒有想到的是,率先撕破條約的居然不是排名世界第二的法國,而是位居世界第四的島國。
但誰先撕破海軍限制條約已經無所謂了。島國的超級無畏艦計劃一經洩露,法國人立即表示更改1932年的造艦計劃,在其中加入兩艘超級無畏艦。
島國和法國的行動英國人自然不會接受。為了保證自己的海軍優勢,英國也紛紛修改自己的造艦計劃。
再加上渾水摸魚的義大利,這灘水確實已經被阿瑟攪渾了。
眼見自己的行動已經瞞不住,島國也就不再裝了。1931年3月27日,島國對外公佈了1932年開始的造艦計劃。
這輪造艦計劃還是比較龐大的。島國將在五年的時間內建造三艘超級無畏艦,兩艘航母,四艘戰列巡洋艦作為主力軍艦,還有大大小小加起來數十艘中小型軍艦,極大程度的擴充島國海軍的規模。
其實從島國的造艦計劃就能夠看出,島國海軍的假想敵人已經變成澳大拉西亞。
如果島國人能夠完成自己的造艦計劃,他們的海軍規模將略微超過澳大拉西亞,成為太平洋沿岸海軍最強大的國家。
這對島國稱霸太平洋是很有幫助的,他們的野心也正是打敗澳大拉西亞,成為新的太平洋霸主。
為了完成這份野心,島國在海軍方面的投入可不小。對於這個土地面積狹隘,礦產資源貧瘠的國家來說,這麼一大筆投入,對國家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島國人的造艦計劃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得歐洲列強紛紛更改自己的造艦計劃應對。
讓人沒想到的是,反應最大的不是英國人,而是法國人。
法國人時刻堅守著自己世界第二的地位,認為在海軍噸位方面不能讓島國超過自己。
為了維持自己的面子,法國人也公佈了自1932年開始的為期五年的造艦計劃。
其中,法國預計建造兩艘超級無畏艦,一艘航空母艦,三艘戰列巡洋艦和24艘潛艇。
這份海軍建造計劃能夠讓法國的主力戰艦數量穩穩位居世界第二,無論是從實力的角度還是從面子的角度,都比較符合法國人的預期。
雖然英國人一開始沒有打算參與海軍軍備競爭,但島國和法國瘋狂造軍艦的態度還是讓英國人感到了危機。
雖然目前英國人的海軍很有優勢,但優勢遲早會被島國和法國彌補。
想要維持皇家海軍的強大,持續在海軍方面投入是必不可少的。
經過百般思考,英國人也公佈了自己自1932年開始的造艦計劃。
相較於法國和島國的小打小鬧,英國人的這份造艦計劃就更加瘋狂。
英國人預計在五年的時間內,建造五艘超大型無畏艦,兩艘航母,四艘戰列巡洋艦,12艘潛艇和數十艘中小型軍艦。
在要建造的主力戰艦數量方面,英國人要建造的數量幾乎是島國和法國加起來的總和,也證明了英國人想要保持海軍優勢的堅定態度。
其實在這方面,英國人還是很有底氣的。畢竟英國人控制了美國最精華的地區,也就是美國東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