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進入1930年的10月,世界局勢也不再那麼平靜。
英鎊危機還沒有消除,德國方面又有了新的新聞。
首先是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對德國和義大利的反猶行動表達了不滿,世界聯盟甚至為此召開了會議,要求同為會員國的德國停止對猶太人的殘害。
但沒想到,世界聯盟的施壓對德國人來說反而成了堅定執行自己政策的動力。
還沒等英國人反應過來,1930年10月12日,德國單方面宣佈退出世界聯盟,並且表示不會接受世界聯盟的要求。
這一舉動,立刻讓中歐原本平靜的局勢變得緊張了起來。對此十分驚訝的自然就是英國和法國了。
在一戰結束到現在的十多年時間裡,德國的態度一直都是很友善的,也是戰敗國家中比較聽話的。
但讓英法沒有想到的是,希特勒上臺之後,德國政府就彷彿換了一副面孔一般。
不僅在一些外交選擇方面變得更加激進和果斷,對英國和法國也沒有了之前的那種畏懼。
拒絕世界聯盟的提議並且單方面退出世界聯盟,其實是有些挑釁英國和法國的。
上一個和世界聯盟為敵的國家是美國,現在的美國已經被分裂成了十多個國家。
但德國的情況又有些不同。德國位於中歐,是英國人定下的平衡法國在西歐實力的角色。
這也讓英國人並不願意直接對抗德國,哪怕德國人已經表現出不小的野心。
令各國大跌眼鏡的是,德國單方面退出世界聯盟,並且拒絕執行世界聯盟的任何提議已經是光明正大的挑釁英法了,但英國人對此沒有任何回應。
法國方面,雖然法國人很是憤怒,但面臨這種情況法國人卻又無可奈何。
說白了,法國人也不可能因為德國退出世界聯盟就掀起一場戰爭,法國人也不會願意政府平白無故的引起戰火。
甚至如果不是之前對美國的戰爭有著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參與,法國人基本是不會加入這樣的戰爭的。
雖然法國號稱目前的世界第二強國,但只有法國人自己才清楚,當時的那場超級大戰對法國的傷害有多麼巨大。
法國可是整整死傷了一代人,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緩過來。目前法國還有大量的寡婦,這也讓法國的婚外情和偷情事件暴增,民眾不斷的離婚也是人口降低的原因之一。
在英國人不願意出手的情況下,法國人能做的其實也很少。
特別是德國表現出比較激進的野心之後,周邊的小國也不再願意得罪德國,畢竟之前在戰爭中被德國佔領的下場還歷歷在目。
在這種情況下,法國人並沒有盲目的對德國人採取行動,而是將德國人重新視作自己的最大競爭對手。
為了避免德國這樣瘋狂的國家對自己採取突襲,法國決定在法德邊境修建一道堅固漫長的防線。
一戰結束後的前十幾年時間裡,法國人一直覺得自己是歐洲大陸的霸主,也是英國人唯一的競爭對手。
但現在法國人才算明白,法國早已經在曾經的戰爭中被消耗了大部分有生力量,至少世界第二強國的地位是名不副其實的。
一戰前的法國並不懼怕德國,甚至還不斷的妄想著用一場戰爭來血洗普法戰爭的恥辱。
但現在,除非到了必須要一決勝負的時候,否則法國人並不願意和德國人掀起戰爭,畢竟傷亡最受傷的還是自己。
經過法國政府的多方提議,最終和歷史上差不多的防禦陣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馬奇諾防線計劃終於新鮮出爐。
這份歷史上在1928年就開始建造的防線,這個世界直到1930年的10月底才開始真正動工。
法國人為了建成馬奇諾防線,也算是下了血本。這份由法國陸軍部長馬奇諾所提議和設計的防線,總投資超過50億法郎,也就是接近4500萬澳元。
為了達成戰略方面的防禦,法國人也算是下了大功夫。馬奇諾防線說是一道防禦陣地,其實不如說是法國人為了防禦德國人的進攻,所建造的一道超級堡壘。
防線中不僅擁有正常防禦陣地所有的塹壕、大炮和堡壘,還擁有廚房,發電站,醫院和工廠,道路建設也四通八達,甚至內部預計還會有電車通道,用來方便防線內的法國軍隊的交流和溝通。
當法國人的思路從進攻轉變成防禦的時候,他們的想法是十分瘋狂的。
要不是比利時人堅決反對在法比邊境修建防線,恐怕法國人的馬奇諾防線將會從法比邊境一直延伸到法意邊境。
也正因為馬奇諾防線設計的規模非常龐大,這道防線預計需要建造十年以上的時間,會在1941年左右正式建成。
毫無疑問,當法國人公佈馬奇諾防線建造計劃的時候,立刻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