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中雖然沒有法國人的身影,但孤星共和國和南海岸聯邦共和國的石油卻被法國人和英國聯合管控。
再加上許多地區的石油都有著法國資本的身影,這也是法國人達成法國不在榜中,但處處都有法國資本的成就的原因。
當然,法國註定還是無法和英國相比的。英國廣泛的殖民地擁有眾多的石油產區,特別是目前已經發現大量油田的波斯灣。
如果說20世紀的前30年,世界主要產油區在美國的話,那麼接下來的時間,世界主要產油區就會慢慢轉移到波斯灣沿岸。
更重要的是,波斯灣沿岸的石油開發起來更加簡單,成本也會更低。
美國的石油產量看起來龐大,但成本是石油售價的一半左右,已經極大程度的壓低了石油的利潤。
既然已經和英國人達成了合作,那麼阿瑟自然也不會在波斯灣地區藏拙了。
說實在的,如果不是擔心英國人對波斯灣有想法,澳大拉西亞早就在波斯灣大量開採石油了。
憑藉波斯灣龐大的石油儲量,澳大拉西亞可以輕易的躋身石油出口大國,甚至壟斷石油一半的市場。
這可比美國之前的石油出口大國要划算的多。美國人最終的石油出口利益連一半都達不到,澳大拉西亞的石油出口利益能夠達到70%以上。
阿瑟下一步的計劃,就是在石油產量方面儘量追趕上英國。英國人接手美國一部分油田之後,石油工業規模和產量已經佔據世界石油總產量的接近一半。
這樣的規模是十分誇張的,也是必須要防備和解決的。每年的石油貿易會給英國人帶來大量的利潤,英國人拿到這些錢會將自己武裝的更加強大。
這對澳大拉西亞來說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對歐洲的局勢來說同樣如此。
阿瑟能夠做的,就是在不和英國人翻臉的情況下儘量搶佔石油的市場。
這不僅關乎到目前所能獲得的利益,同樣也關乎到將來二戰爆發之後,澳大拉西亞在石油方面能夠取得的成果。
波斯灣聯盟成立之後,阿瑟也將澳大拉西亞的石油公司進行了拆分和整合。
首先是最龐大的波斯灣石油公司,這是王室和政府合營共管的企業,也是這次整合的主要目標。
目前的石油市場是寡頭壟斷的,澳大拉西亞想要在石油方面佔據足夠的市場,就必須得培養出一個石油方面的巨頭。
波斯灣石油公司是最合適的選擇。這不僅是王室和政府的合營企業,還在波斯灣地區紮根許久,旗下擁有波斯灣地區大量的油田。
澳大拉西亞每年的石油產量中,波斯灣石油公司開採的份額就佔據了超過一半,足以見得波斯灣石油公司的市場佔比。
在和政府進行商議之後,阿瑟將幾家王室旗下控制的石油公司全部併入波斯灣石油公司,並且和政府一起提高了投資比例。
經過拆分和整合之後的石油行業,目前的石油公司數量是要少很多的。
首先是波斯灣石油公司,旗下分別擁有澳大拉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皇家石油公司兩家子公司,徹底成為澳大拉西亞石油行業的超級巨無霸。
在持股比例方面,也是進行了一定的更改的。
首先是作為母公司的波斯灣石油公司。澳大拉西亞政府再次投資3000萬澳元,再加上多個油田的開採權,佔據波斯灣石油公司股份的51%。
王室財團再次入股2500萬澳元,加上一部分石油開採技術,佔據波斯灣石油公司股份的45.8%。
貴族聯合財團投資500萬澳元,佔據波斯灣石油公司股份的2%。
王室救濟委員會投資300萬澳元,佔據波斯灣石油公司股份的1.2%。
波斯灣石油公司旗下的國家石油公司,股權佔比分別為:國家政府50%,王室財團10%,波斯灣石油公司40%。
根據這樣的股權比例,國家政府可以佔據國家石油公司股權的70.4%,可以掌握國家石油公司的主權。
另一家皇家石油公司也是如此。股權佔比為:王室財團50%,國家政府10%,波斯灣石油公司40%。
最終王室財團在皇家石油公司佔股68.32%,同樣能夠佔據皇家石油公司的主權。
至於附帶的貴族聯合財團和王室救濟委員會,就是單純的給這兩個機構創造一點收入了。
畢竟貴族聯合財團每年需要向所有貴族發放大量的資金,王室救濟委員會每年也要向國家的貧困群體發放大量的補貼,開銷其實都不少。
透過這樣混合的股權,既能讓政府和王室實現雙贏,也能各自管控屬於自己的石油公司,避免王室和政府因為資金的問題產生矛盾。
雖然阿瑟可以保證在自己任期內,內閣政府都是絕對忠心並且聽話的。
但自己也不可能一直待在王位,王位總是要傳承下去的。提早避免一些問題,也能讓將來的君主和政府相處的更加融洽。
3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