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費米先生。你要做的只是告知馬克斯·玻恩先生澳大拉西亞的條件,不管馬克斯·玻恩先生怎樣選擇,我們都能接受。
還有所有的處於德國和義大利清算名單中的猶太裔科學家,都在我們邀請的名單當中。
費米先生,這件事情就交給你了。你每邀請一位科學家前來澳大拉西亞,就代表王室向你發放1000澳元的獎勵。
這份獎勵沒有上限,能夠獲得多少就看費米先生你能邀請多少科學家了。”阿瑟笑著說道。
1000澳元換一名科學家,這買賣對阿瑟來說還是相當划算的。
畢竟這可是貶值後的澳元,其實是沒有那麼值錢的。哪怕費米從歐洲邀請1000名科學家,阿瑟所需要花費的不過也就100萬澳元而已。
雖然費米和馬克斯·玻恩的關係非常好,但阿瑟也沒打算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費米的身上。
畢竟總有科學家和費米不太熟,馬克斯·玻恩是否願意阿瑟邀請更多的科學家也未嘗可知。
在這樣的情況下,情報部門和王室歐洲事務總督就變得十分重要。
外交大使不方便出面,畢竟這很容易引起其他國家的注意,可能還會變成各國大肆搶奪人才的事件。
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就只能靠情報人員對於歐洲猶太裔科學家的關注,然後儘可能將他們拉攏到澳大拉西亞了。
阿瑟最重視的人才,其實還是像馬克斯·玻恩這樣在某個行業享有巨大的威望,並且本身在科研界關係鏈十分密集廣泛的人群。
只要拉攏了一個馬克斯·玻恩,就能夠帶動他的朋友和學生前來澳大拉西亞,這可能比拉攏好幾個科學家還要划算。
而且,馬克斯·玻恩和他的朋友以及學生配合也會更加默契,組成一個研究小組的時候,研究專案也會變得更加有效和迅速。
而且,馬克斯·玻恩的教學能力已經在他諸多的學生中得到了證明。
如果他願意前來澳大拉西亞,也就代表著澳大拉西亞的物理行業多了一位泰斗級的人才,可以培養出許多中流砥柱般的物理學家。
這是要比一名普通物理學家珍貴的多的資源。畢竟物理學家可以培養,但這種泰斗級別的,可以培養出更多物理學家的高階人才,本身還是很難培養出來的。
人才很多,但天才難求。一名天才帶給科學界的改變和創新,可能要比幾十上百名人才還要多得多。
為了拉攏到這些人才,阿瑟也算是豁出去了。首先,只要願意來到澳大拉西亞,都能夠獲得一套數百澳元價值的房產和一輛汽車。
其次,科學家和他的家人前來澳大拉西亞的花費由王室負責,並且可以安排相應的軍艦護航。
再者,對於這些科學家和他的家人,澳大拉西亞的國籍稽核制度也會相應的寬鬆許多。
只需要經過簡單的兩三個月的考核,確定沒有問題之後就可以加入澳大拉西亞的國籍。
如果是帶著相應的研究裝置或者研究成果前來澳大拉西亞,還可以直接獲得國籍,用來表彰科學家的貢獻。
還有就是對這些科學家的年薪待遇和福利政策,通通略高於他們原本的職位。
特別是有資格加入皇家科學院的,哪怕只是一名普通的專家,最低薪資都能夠達到675澳元左右,已經是普通人的好幾倍了。
再往上的一級院士,最低的標準薪資都能夠達到850澳元,加上各種福利待遇和財政補貼,最終年收入突破1000澳元輕輕鬆鬆。
這其實也能證明阿瑟和澳大拉西亞對人才的重視。在澳大拉西亞,只要有能力,就完全不愁收入。
特別是皇家科學院的這些科研人才,他們的收入最低也是普通人的好幾倍甚至十多倍,最高的收入甚至已經超過了那些貴族。
皇家科學院中流砥柱般的二級院士,最低標準年薪已經高達1070澳元,綜合年收入普遍在1500澳元以上。
對於象徵著院士的最頂級,三級院士的最低標準年薪,已經是普通人收入的10倍以上,也就是1500澳元。
雖然這些收入看起來也沒有多高,但這只是最基本的最低收入。除此之外,研究專案所獲得的獎勵和分成,也是這些科學家的重要收入之一。
還有在各大學的兼職收入,比如擔任教授的收入,研究課題和專案的收入等等,也是科學家收入的來源。
比較著名的科學家,往往能夠靠自己的研究專案的分成賺的盆滿缽滿。
就比如發動機方面有傑出貢獻的狄塞爾,他擁有發動機研究室2%的股權,每年所賺的收入的分紅,累計起來已經高達七位數。
再加上其他的收入,狄塞爾有希望成為澳大拉西亞科研界最早的千萬富翁。
3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