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民眾看來,整個世界總不可能是錯的吧?如果非要在美國和世界聯盟中選一個看起來是錯的那一方,那大部分人的第一選擇都會是美國。
“總統先生,目前來看,我們的希望或許就只有保住巴拿馬運河了。”柯立芝總統的辦公室內,美國國務卿略有些無奈地對著柯立芝總統說道。
“如何保住巴拿馬運河呢?”柯立芝總統面色蒼白的詢問道。
“戰爭。”美國國務卿堅定的說道:“我們可以失去菲律賓和中美洲,但絕對不能失去巴拿馬運河。
失去菲律賓和中美洲只是擔負罵名,畢竟菲律賓戰爭也不是在您的任期內開始的。
但巴拿馬運河不同,如果丟掉了巴拿馬運河,我們,政府的所有人都要遭殃。”
“相信英國人也不願意看到和我們展開一場全面戰爭,戰爭就是我們最後的底氣,總統先生。”美國國務卿說道:
“要麼和平的拿走中美洲和菲律賓,要麼和美國展開一場全面戰爭來獲得巴拿馬,就讓英國人去選擇吧,我們已經別無退路了。”
柯立芝總統沉默良久,最終還是無奈的點了點頭。
“發電報給英國政府,我希望和他們展開一場談判,如果他們不願意掀起一場超級大戰的話。”柯立芝總統說道。
“是!總統先生。”美國國務卿點了點頭。
1924年9月17日,一場會談正式在澳大拉西亞悉尼展開。
這場會談的參與者有三個國家,也是這次事件的主要涉及者澳大拉西亞,美國和英國。
其實本來談判的召開地點是倫敦的,不過為了避免讓歐洲國家注意,同時也是順利的讓談判進行,最終地點選在了澳大拉西亞的悉尼。
反正澳大拉西亞也是這次事件的主要國家,選在悉尼也是比較合適的。
畢竟會談地點一般在佔據優勢的國家,可選擇的國家也就兩個,無非就是澳大拉西亞和英國。
在這場會談開始之前,澳大拉西亞就已經和英國方面做好了聯絡,聯合起來爭取各自的利益。
這也是理所當然,事件已經發展到了現在的地步,澳大拉西亞和英國的合作是不可能被一丁點的利益就拆散的。
會談一開始,英國人的態度很堅決,必須要美國全面撤出整個中美洲,並且將巴拿馬運河的管理權交給巴拿馬。
看起來似乎英國人不會獲得任何一丁點利益,但如果有一副中美洲附近的局勢圖就能夠看出,英國就是美國撤出後距離中美洲最近的列強。
至於將巴拿馬運河的管理權交給巴拿馬,實際上用腳趾頭想都知道,巴拿馬運河的管理權也不會落到巴拿馬的手中。
英國掌控中美洲之後,勢必也會掌控中美洲最南部的巴拿馬。掌控了巴拿馬的英國人,會不對巴拿馬運河動心嗎?
而澳大拉西亞這邊的要求就很簡單了,就是美國允許菲律賓獨立,並且撤離在菲律賓和薩爾瓦多的所有美國軍隊。
美國方面,澳大拉西亞的要求暫且不提,英國人的要求是斷然不會答應的。
如果同意了英國人的要求,無疑就是把中美洲和巴拿馬運河拱手讓人。
美國人也提出了自己的條件,菲律賓,尼加拉瓜和薩爾瓦多可以讓出去,但是必須保證對巴拿馬以及巴拿馬運河的管控權。
這明顯和英國人的要求有著巨大的差異,英國人也絕對不會答應。
隨著談判陷入僵持,哪一方能夠在名義上佔據優勢,哪一方其實就在談判中佔據了優勢。
談判陷入僵持之後,英國人也不惱火。在和澳大拉西亞溝通之後,兩國又開啟了新一輪的輿論轟炸,收買了更多的美國媒體,報道關於美國在中美洲戰爭中的行為。
這還沒完,美國對於印第安人的屠殺也被這些媒體大肆報道,喚醒一眾美國人對於歷史的記憶。
雖然歐洲列強在殖民地的行為並不光彩,但美國自立國以後對於印第安人的土地的壓榨,以及對印第安人採取的殘酷的大屠殺政策,殘酷的手段絲毫不弱於歐洲列強。
還有美國白人和黑人之間的矛盾,執政黨和在野黨之間的矛盾等等。總之,怎麼能讓美國亂怎麼報道,誰能報道這樣的新聞誰就能有錢賺。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