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法國向俄國提供了相當一部分援助,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為俄國提供的援助同樣不少。
尼古拉二世貫徹著自己低調發展的決定,他所任命的代表,自然也不會違背尼古拉二世的意見。
至於另一個俄國,基本不會出現在世界聯盟的會議中。因為各國所承認的俄國正統仍然在沙皇俄國那邊,這也代表著沙皇俄國的外交大使才會被其他國家承認。
俄國人保持沉默之後,法國人面對澳大拉西亞和英國,就顯得有些孤掌難鳴了。
但法國人仍然想破壞英國人的計劃,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各位,為什麼非要進行武力干涉呢?
中美洲和菲律賓的局勢也不是無法挽救,我們可以對涉及戰爭的國家進行一部分物資援助,來保障戰爭期間這些國家民眾的生活物資。
對於武力干涉的選擇,我認為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還是最好保守一點。
如果為此掀起一場和美國的全面戰爭的話,對於世界聯盟來說將會是一場災難。”
法國代表的發言還是有一部分的支援的,畢竟不是所有的國家都那麼極端,在英國人的煽動下就會對任何國家發動戰爭。
實際上,除了一些有著別樣的目的的國家之外,其他的國家也不會太過聽話,更不會隨隨便便就發動一場戰爭。
哪怕是澳大拉西亞,也是有著一定的目的的,畢竟美國是兩個國家的共同敵人,而且戰爭的主力肯定是英國。
見法國人提出了反對,英國代表不慌不忙的站了起來,十分不屑地反駁道:“物資支援?如果物資支援就能解決戰爭的話,還要軍隊做什麼?
世界聯盟建立的目的是保護中小國家,這也代表著世界聯盟不應該畏懼那些強大的國家。
如果因為一個國家的強大就導致整個世界聯盟的退縮,那麼請問各位,在面臨同樣的選擇的時候,你們所在的國家的安全又能否得到保障呢?”
這句話對於某些正在猶豫的中小國家來說就是絕殺,因為他們所擔憂的不止可能面臨一場戰爭,還有就是自己的國家面臨這樣的糟糕選擇時的結果。
如果現在選擇了退縮,萬一他們的國家將來遭到了侵略,世界聯盟又能否保護他們的國家呢?
這是一個選擇題,至於是選擇英國還是法國,就得看這些中小國家的目的,以及他們所受到的兩個國家的影響力了。
目前來看,英國對於大部分歐洲國家的影響力是要高於法國的。
畢竟陸軍的影響力是有限的,海軍的影響力對於沿海國家來說是巨大的。
法國陸軍再強大,也不可能穿越整個歐洲去侵佔一些中小國家。
但海軍可不一樣,皇家海軍能夠抵達世界上任何海岸和港口,對於那些十分依賴海運和港口的國家來說能造成致命的打擊。
畢竟皇家海軍連德國的海岸都能封鎖,更不要說他們這些小國家的海岸和港口了。
要是真的把大英帝國得罪死了,對於這些臨近海邊的小國家來說並不是一個好事。
更何況,法國的盟友俄國目前明顯保持了中立,並不想惹任何一方。
而英國還有一個強大的盟友澳大拉西亞。澳大拉西亞國王阿瑟之前訪問歐洲的時候,護航的R108戰列艦大部分歐洲國家可是看到過的。
戰列艦的具體資料雖然並不清楚,但從戰列艦的體型和相應的主炮裝備上就能夠看出,這艘戰列艦的實際作戰能力絕對是世界頂尖的。
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的海軍建設已經到了一個比較恐怖的地步,未必會比法國的海軍弱。
目前澳大拉西亞所展現出來的綜合國力已經不弱於法國,澳大拉西亞和英國的聯盟堪比之前的英法聯盟,這是任何國家都需要忌憚和思慮的。
特別是對於那些臨海國家來說,得罪這樣兩個海軍十分強大的列強,可要比得罪陸軍更加強大的法國難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