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艦隊司令的呼喊對於這場海戰的結局沒有任何改變。如果光靠幾句話就能改變戰爭的結局,那麼他也不會只是一個小小的艦隊司令。
這場海戰持續了兩個多小時,澳大拉西亞的飛機甚至都來來回回的補給了好幾次。
美國太平洋艦隊在損失了兩艘戰列艦,三艘戰列巡洋艦和十多艘中小型軍艦之後,再也沒有了抵抗的勇氣,打著旗語向澳大拉西亞宣佈投降。
在天空上俯瞰整個美國太平洋艦隊,雖然只有十多艘軍艦沉沒,但剩下的軍艦也多多少少都帶著傷,有的甚至已經在漏水了。
而澳大拉西亞聯合艦隊這邊就要好很多。畢竟在數量方面佔據優勢,還擁有飛機在天空上支援,打起仗來也沒有什麼顧忌。
澳大拉西亞這邊只有一艘前無畏艦被擊沉,剩下的軍艦隻是一些輕傷,還沒有到沉沒的地步。
之所以雙方的戰績差距如此之大,除了聯合海軍佔據數量優勢之外,天空中的轟炸機也貢獻了不小的戰績。
雖然轟炸機不能做到百發百精準命中,但只要命中,就能對軍艦造成不小的傷害。
特別是那些防禦力較差的中小型軍艦,只要命中基本上就是重傷,運氣不好還會沉沒。
這樣的情況下,再打下去也只是徒增傷亡。澳大拉西亞海軍那邊從容不迫,唯一被擊沉的那艘前無畏艦的海軍官兵也很快被救起,傷亡其實並不多。
而美國艦隊這邊就不同了。因為數量佔據劣勢,再加上天空中飛機不斷的盤旋,讓美國艦隊沒有時間去拯救那些落到海里計程車兵。
特別是在軍艦沉沒的時候,會在軍艦周圍形成一股龐大的漩渦,很容易就將沒有任何準備計程車兵吸入海底。
如果不對這些士兵進行任何救治,掉入海中計程車兵大機率會面臨死亡,小機率會在一段時間後面臨死亡。
這其實也是美國艦隊投降的原因之一。不只是美國艦隊司令,美國的海軍士兵同樣也明白自己所面臨的狀況。
再打下去只是送死他們也不是不明白,要是艦隊司令繼續命令他們送死的話,恐怕距離美國海軍譁變也就不遠了。
為了穩妥,美國艦隊司令還向對方傳送了公頻電報,確保對方能夠收到。
而聯合艦隊這邊也確實收到了美國艦隊的電報,澳大拉西亞艦隊司令和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的面上露出一絲驚訝和愕然。
不管怎樣,美國艦隊能投降是個好事。繼續打下去失敗的註定是美國,但聯合艦隊這邊有傷亡也是必不可免的。
為了穩妥起見,美國人的話是註定不能全部相信的。
那麼如何接收這些已經投降的美國艦隊呢?當然是用小型運輸艇來運輸那些美國人了。
所有美國軍艦除了留必要的操作人員之外,其他的美國海軍全部要被轉移到澳大拉西亞和英國人的軍艦中。
同時,在軍艦上的美國人要經歷嚴格的看管,確保他們不會突然暴起對澳大拉西亞軍隊造成傷害。
在這個過程中,飛機會不斷的在頭頂盤旋,確保美國人是真的投降,而不是詐降。
好在這群美國軍隊對美國的忠誠度也不是太高,他們的投降也自然不會是計謀。
將絕大多數美國士兵都押送到自己的軍艦上後,澳大拉西亞這邊才鬆了一口氣,然後帶著所有美國軍艦和美國海軍士兵北上前往加利福尼亞。
運送到澳大拉西亞本土太不現實,畢竟間隔了一整個太平洋,時間長了這些美國士兵恐怕會出問題。
反正現在加利福尼亞州也被澳大拉西亞全面控制,先將這些美國海軍士兵看押在加利福尼亞州,然後再商量如何處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這些軍艦。
其實對於澳大拉西亞和英國來說,相較於這些被俘虜的美國海軍士兵,那些損傷不太嚴重的軍艦才是最值錢的。
美國海軍投降之後,這些軍艦的所有權也自然屬於澳大拉西亞和英國,不過要商議一下如何進行分配。
美國作為海軍第二強國,他們的軍艦數量還是很多的。英國人對於這些軍艦自然會有想法,畢竟英國人最想維持的就是他們軍艦方面的優勢了。
對澳大拉西亞來說,阿瑟可以不要這些軍艦,但英國人也必須得付出相同的利益才行。
這些軍艦說到底還是美國人的產物,對阿瑟來說已經落後於時代,而且目前的澳大拉西亞海軍規模也已經足夠。
要是將海軍規模弄得太過龐大,那麼在英國眼中澳大拉西亞就將成為下一個美國。
此時的阿瑟還沒有和英國人對抗的想法,現在得罪英國也不是個好事情,至少要等到二戰之後。
如果二戰如同歷史那般爆發,英國和法國都將是抵禦德國進攻的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