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路上的物資補充還是個問題,但明顯美國太平洋艦隊已經退無可退。
大不了在半路上強行從南美洲的城市補充物資,反正美國艦隊司令是這麼想的。
但很可惜,這支美國艦隊還沒有航行太遠,天空就再次傳來了明顯的嗡嗡聲。
這次來的就不是澳大拉西亞的偵察機了,而是武器彈藥充足的戰鬥機和轟炸機。
戰鬥機負責給轟炸機保駕護航,那十多架看起來十分龐大的轟炸機,則是這次進攻的主要武器。
在看到敵人的飛機的時候,美國艦隊司令就立即命令艦隊中的防空武器瞄準敵人。
但現在的防空武器還不太靠譜,想要命中高空高速飛行的飛機十分困難,甚至可以說毫無希望。
真正能夠抵禦飛機的只有飛機,但目前美國艦隊的飛機已經損失了大半,剩下的很明顯也不是敵人飛機的對手。
為了讓這次轟炸行動能夠順利,太平洋聯合艦隊也不是沒有行動。
在飛機出動的同時,艦隊也往前開進了一段距離,雙方几乎都要進入對方的射程範圍之內。
美國艦隊也很快發現了這一點,傳令兵面色緊張的向美國艦隊司令彙報:“司令閣下,敵人馬上就要進入我們的射程了!”
看著天空中越來越近的轟炸機,再用望遠鏡看看已經快看得見輪廓的敵軍艦隊,美國艦隊司令也陷入了兩難。
很明顯,敵人想讓他腹背受敵,匆忙之中露出破綻。
但偏偏他卻沒有太好的辦法。飛機損傷大半之後,能夠限制敵人飛機的就只有軍艦上的防空武器了。
想要更好的防範敵人的飛機,艦隊變得更加分散,並且用防空武器集中攻擊敵人的飛機。
分散開是為了降低敵人轟炸機命中的機率。畢竟軍艦的體型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對於高速飛行的飛機來說確實不太好瞄準。
只要炸彈不落在軍艦比較重要的位置,對軍艦的威脅是沒有那麼高的。
讓軍艦更加分散,就是加大炸彈掉落在海里的機率了。
但問題是,如果艦隊分散的話,海戰方面註定就會陷入劣勢。
敵人的艦隊同樣近在眼前,太過分散的陣型在海戰中不會佔據優勢。
特別是敵人的軍艦呈戰鬥陣型的話,自己這邊較為分散的艦隊很容易就會陷入劣勢。
那麼,到底是應對敵人的艦隊還是應付頭頂的飛機呢?
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經過慎重的思考之後,還是決定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敵人的艦隊上。
畢竟飛機美國也是有的,事實已經證明目前的飛機對軍艦的威脅力並沒有那麼高。
除非運氣不好炸彈掉落在甲板上,掉落在海軍士兵的眼前,要不然,飛機對於軍艦的傷害不足以致命。
但敵人的艦隊就不同了。
美國人也是有一定的情報的。眼前這支太平洋艦隊可是澳大拉西亞艦隊和英國印度洋艦隊的聯合,軍艦總噸位和主力艦數量是超過美國太平洋艦隊的。
要是在海戰中一開始就陷入劣勢,這場海軍的戰鬥也註定失敗。
至於頭頂上的飛機,派遣一定的人手用防空武器進行驅逐,不要讓敵人的飛機太過靠近軍艦就行了。
美國艦隊司令是這麼想的,他的命令同樣也是這麼下發的。
在指揮官的命令下,美國太平洋艦隊很快的行動了起來,擺出了海戰的作戰陣型,等待著敵人艦隊的靠近。
在海軍優勢的情況下,海軍的決戰澳大拉西亞也是不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