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巴拿馬運河被封鎖之後,美國太平洋艦隊想要前往大西洋就需要繞行整個南美洲,這也代表著他們至少需要補給三到四次物資才行。
偏偏南美洲的國家和美國關係都不太好,美國艦隊想要悄無聲息的補充物資基本不可能。
當美國軍隊在南美洲的厄瓜多悄悄補充物資的時候,這裡的情報人員也注意到了美國的軍艦,順利將其彙報給了聯合軍隊的最高參謀部。
同時,厄瓜多政府也向西班牙彙報了訊息,西班牙政府也將這條訊息彙報給了聯合軍隊。
兩條訊息的互相印證之下,澳大拉西亞所率領的太平洋聯合艦隊和英國所率領的大西洋聯合艦隊迅速趕往所在地區,對美國太平洋艦隊實施包圍。
當然,大西洋艦隊註定不可能全部行動的。按照雙方海軍實力來看,單獨的太平洋聯合艦隊實力已經超過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
正因為如此,大西洋聯合艦隊只會派出一支分艦隊,協助太平洋聯合艦隊進行作戰,確保能夠以碾壓的優勢戰勝美國太平洋艦隊。
美國太平洋艦隊能在南美洲出現,其目的已經相當明顯了,那就是前往大西洋和美國大西洋艦隊匯合。
聯合軍隊自然不會給美國人這樣的機會。前往南美洲實施圍剿的分艦隊全部都是戰略巡洋艦組成的快速艦隊,從巴拿馬運河出發,半個月的時間內追上美國人還是沒問題的。
畢竟美國人是秘密行動,這也代表著他們的海軍註定不可能全速前進。
再加上大部分太平洋艦隊都參與了這次行動,美國艦隊的行進速度一定不會太快,補充物資也需要更長的時間。
9月11日,快速行進的太平洋聯合艦隊終於尋找到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蹤跡。
不過艦隊並未魯莽行動,而是先用航母上的艦載機探一探美國海軍的虛實,順便尋找機會能否提前削弱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實力。
澳大拉西亞目前航母數量也是不少的,湊起來的飛機數量更是突破了上百架。
這其中不僅有偵察機和戰鬥機,同樣也有對主力戰艦擁有極大威脅的轟炸機。
不過這次行動肯定用不上噴氣式飛機,這種飛機目前是澳大拉西亞軍方的底牌,並不適合在這種小規模軍事行動上展示出來。
縱使這樣,澳大拉西亞拿出來的飛機也算得上是世界一流了。
至少相較於美國人的飛機來說,數量和戰鬥力還是具備優勢的。
澳大拉西亞飛機出動後不久,美國太平洋艦隊其實已經察覺到不對勁了。
但敵人的遠距離偵察太平洋艦隊又沒有任何辦法,只能派遣自己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前往驅趕。
很快,美國人就意識到了在飛機方面和澳大拉西亞的差距。
意識到自己行蹤已經暴露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不敢大意,他甚至命令一艘航母上所有飛機全部出動,這就是驅趕澳大拉西亞的偵察機。
但20多架美國飛機在同等數量的澳大拉西亞軍隊的飛機面前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很快就被擊落了好幾架,剩下的也不敢正面對抗,只能拼命的躲子彈。
但很可惜,飛機最重要的就是靈活性和速度,這兩方面美國的飛機全面落後。
雖然美國的飛行員已經盡力在操作了,但也只不過是多堅持了一兩分鐘,最終還是隨著一陣黑煙墜毀在海洋中。
看到己方這邊飛機幾乎全滅,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的面色瞬間陰沉下來,向傳令兵傳達了自己撤退的命令。
往哪撤呢?自然是往南方的德雷克海峽撤離了。
繼續留在太平洋已經不現實,因為艦隊沒有可靠的物資補給點,每次補充物資的時候都是最有可能被敵人包圍和夾擊的。
與其呆在太平洋坐以待斃,不如全力衝擊德雷克海峽,至少讓太平洋艦隊的主力前往大西洋。
畢竟雖然德雷克海峽被稱之為海峽,實際上卻是十分寬闊的海洋。
南美洲的最南部和南極洲的最北部間隔了上千公里,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司令不相信聯合軍隊能夠全面封鎖德雷克海峽,肯定會有防守的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