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抵禦加拿大軍隊進攻的將領是美國陸軍總參謀長麥克阿瑟。
或許有的人會好奇,明明胡佛總統和麥克阿瑟都爆發衝突了,怎麼這次率領美國軍隊和加拿大軍隊作戰的人仍然是麥克阿瑟呢?
實際上,如果看一眼美國目前的陸軍將領儲備,其實就不會奇怪了。
如果說美國陸軍是後孃養的話,那麼美國陸軍的將領就是孤兒。
因為美國的陸軍人數一直保持在一個極低的水平,導致美國的陸軍將領人數儲備也保持在一個極低的水平。
道理也很簡單,陸軍的部隊就這麼多,陸軍將領的位置也就這麼多。
想要讓美國多出一個陸軍將領,就必須得讓現在的陸軍將領退役一個。
如此艱辛的培養環境,導致目前美國陸軍將領中沒有所謂的名將,麥克阿瑟已經算是能力不錯的了。
美國軍隊在一戰中沒有任何貢獻,就更不要指望有些將領能夠在一戰中脫穎而出,成為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將了。
哪怕是陸軍總參謀長麥克阿瑟,目前的實戰經驗未必比得過英法澳三軍任何一個師長。
這不是開玩笑,相較於士兵的頻繁更替來說,將領的更替就沒有那麼頻繁了。
澳大拉西亞目前的將領絕大多數也都是打過一戰的,還參加過不少的殖民地戰爭,實戰經驗遠遠超過美國陸軍。
特別是因為阿瑟之前在一戰中建立的遠征軍將領輪換制度,讓幾乎每一個師都上了一戰戰場,每一個師長都當了一回指揮官,有效的提高了軍隊的作戰能力以及高層將領的實際指揮能力。
相較於在實戰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的美國陸軍將領,澳大拉西亞陸軍將領的履歷也算得上是豪華了。
當然,相較於陸軍來說,美國海軍將領的培養體系就要好太多了。
畢竟美國的霸業也離不開海軍,太平洋戰略也離不開海軍的發展。
海軍對美國來說還是十分重要的,海軍將領的儲備也比陸軍多得多,甚至還有不少的海軍將領參加過一戰的海軍戰役。
目前的美國陸軍總參謀長麥克阿瑟是四星上將軍銜,看起來彷彿如同各國名將一般。
但實際上,麥克阿瑟到目前的履歷也十分普通,除了擔任過一戰中美國遠征軍的一個師長之外,也就是幾年前的西點軍校校長了。
甚至在16年前,麥克阿瑟只是一個上尉。在短短16年的時間裡,麥克阿瑟完成了校官軍銜的晉升,擔任西點軍校校長時已經成為少將。
在之後,被選擇成為陸軍參謀長之時,麥克阿瑟就被授予了四星上將的臨時軍銜。
從這點就可以看出,麥克阿瑟的實際作戰經驗也就是擔任過師長,他的指揮能力還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爭考驗。
不過好訊息是,麥克阿瑟目前所率領的軍隊也就是兩個師的規模,憑藉著一戰中指揮一個師的經驗,指揮這兩個師也完全沒有問題。
為了防禦加拿大軍隊的進攻,麥克阿瑟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命令士兵大量挖掘戰壕。
雖然參與一戰的時間不長,但麥克阿瑟在一戰中還是學了很多東西的。
德國和法國在一戰中大量的塹壕戰是讓一戰蔓延到數年之長的真正原因,目前用來防禦是再好不過了。
而且美國軍隊擁有先進的武器,如果只是防禦的話,阻擋住加拿大軍隊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光靠士兵挖掘戰壕進度還是太慢。為了有效的挖掘戰壕,麥克阿瑟聘請了大量的附近民眾幫助軍隊挖掘戰壕。
經濟危機中花錢找人還是很簡單的,很快就聚集了數千上萬名美國民眾,手中拿著鐵鍬和鐵鎬熱火朝天的挖掘戰壕。
但很快,麥克阿瑟就發現自己策略的漏洞了。
這些美國士兵挖掘戰壕都略有生疏,更不要說根本都不懂戰壕是什麼構造的民眾了。
在戰壕的挖掘中,有挖斷了通往城市的輸水管的,有不小心挖斷了公路的,有直接挖出個大水溝淹了大量軍事物資的,還有差點挖到對面給敵人修建戰壕的。
幸好加拿大軍隊距離戰壕挖掘的地方還有一段距離,要不然,這可就是天大的笑話了。
麥克阿瑟連忙解散了幫倒忙的民眾,這種軍事設施的修建還得靠士兵們自己來。
不過美國士兵的熟練度也不是太高,不過幾公里的戰壕愣是挖掘了好幾天的時間。
為了阻擋加拿大軍隊的推進,美國軍隊愣是付出了幾百人的傷亡,才勉強將加拿大軍隊拖延了幾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