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抓不住這次機會,或許就只能等著接下來的戰爭會不會發生一些改變了。
也正因為如此,目前的澳大拉西亞政府需要更多的新鮮血液,來創造和頒佈更多的有利於發展的政策,推動這個國家向前邁進。
經過了長達一個多月的準備階段和選舉,終於在1928年6月11日,澳大拉西亞第七屆內閣政府的名單送到了阿瑟的手中。
澳大拉西亞的內閣選舉制度是朝著越來越民主的方向發展的,這也導致能夠參選內閣成員的人數越來越多。
更多的人參選也代表著想要連任的難度增加,畢竟想要獲得足夠的政績不是那麼容易的。
在政府穩定發展的大環境下,大部分官員想要獲得足夠的政績,就必須得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些成績。
但很明顯,政府的一些人是比較保守的。他們寧願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不犯錯誤,哪怕不能獲得更高的政績,也不願意犯了錯誤導致自己的政治生涯終結。
伴隨著這些人在內閣政府待的時間越來越長,內閣政府也會變得保守,喪失了開拓進取的精神。
這是阿瑟不願意見到的,也是內閣政府逐漸有很多新鮮血液加入的原因。
第七屆內閣政府的名單相較於第六屆變化還是很大的,有很多內閣成員並未取得成功的連任,只能無奈的離開最高政治舞臺。
不過他們也不是沒有希望去競爭州長,市長這樣的職位。相較於王國政府的內閣部門,州長和市長的競爭力要相對低一些。
特別是那些人口比較少的州和市,在擁有內閣政府的豪華簡歷下,競爭個州長和市長還是不難的。
之前所說的比較保守的官員,首當其衝的其實就是羅傑首相了。
倒不是說羅傑首相不好。如果是在比較和平發展的年代,面臨的是一位守成的君主的話,羅傑首相這樣的人選反而是最好的選擇,甚至還能成就一段君臣之間的佳話。
但很可惜,對於現在的澳大拉西亞來說,具備更多的開拓精神才能讓國家發展的更好,阿瑟也不可能只是一個守成之君。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新一屆內閣政府的首相職位被勞爾·普朗格拿下。
相較於羅傑首相來說,勞爾·普朗格出身于軍方,在某些方面態度更加激進,反而符合阿瑟的預期和計劃。
畢竟經濟危機之後,世界局勢要變得更加混亂,和平已經不可能保持太長的時間了。
就目前德國和美國的混亂局勢來看,哪怕今年爆發戰爭阿瑟都不意外,這也是勞爾首相這樣的軍方人物上臺的真正原因。
因為這代表著阿瑟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在保持正常的國家發展的前提下,會更加重視軍方的發展。
國家工業和經濟的建設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相應的軍事實力作為底牌,反而會成為其他軍事強國眼中的肥肉。
阿瑟自然不會允許澳大拉西亞成為肥肉,那麼就只能讓澳大拉西亞成為森林中的獵人,成為世界秩序中的狩獵者了。
首相的職位是勞爾·普朗格這樣的軍方激進派,那麼副首相的職位自然要選擇一個相對保守一些的戴澤·沃森了。
戴澤副首相從1911年就是澳大拉西亞的外交大臣,相對於軍方來說還是比較保守,至少不會那麼激進,用來平復比較保守的官員的心情是最好的選擇。
在政治的選擇上還是要偏向平衡,雖然要相對更加激進,但也不能讓澳大拉西亞走向偏激。
畢竟威廉二世被架空的結局也歷歷在目,哪怕阿瑟享有崇高的聲望,也不能放任軍方權力越來越大。
就算阿瑟能夠控制的住,將來的威廉或者以後的君主也不一定能控制的住。
對於一個合格的君主來說,保持政治上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哪怕為此會喪失一些利益。
讓戴澤成為副首相也是向稍加保守的派系釋放出訊號,表明阿瑟重視軍事和激進的態度不會持續太長時間。
畢竟按照澳大拉西亞內閣政府潛移默化的規則來說,國務大臣也就是副首相,很大機率是下一屆內閣政府的首相。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今天四更,已更1/4,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