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對於美國這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國家來說,只要海軍能將東西兩個大洋守住,陸地上就基本沒有什麼困擾。
雖然南北有兩個鄰國,但加拿大隻是一個自治領,人口比美國少的多。
而墨西哥一直以來就是美國的手下敗將,美國包括加利福尼亞州,新墨西哥州等土地都是從墨西哥佔據的。
這種情況下,美國自然也不會懼怕墨西哥,這也代表著美國的陸上壓力幾乎為零。
雖然澳大拉西亞的陸軍總規模幾乎和島國並列世界第四(只算列強),但阿瑟還是不滿意這樣的結果。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國的變數,很有可能讓美國和島國走在一起,讓澳大拉西亞腹背受敵。
這樣的情況下,維持足夠數量的海陸空三軍就變得很有必要。甚至除了維持常規軍隊之外,還要建立緊急情況下的備戰措施,確保在短時間內就能徵召上百萬新兵加入軍隊,為國家而戰。
關於擴軍,國防大臣托馬斯約翰森也很快拿出了計劃書交給內閣。
澳大拉西亞之前的軍隊規模是兩個近衛師,十個常規步兵師,兩個騎兵師,四個炮兵師和一個坦克師。
因為幾乎將所有的土著全部驅逐的原因,澳大拉西亞也沒有殖民地軍隊了,只有近衛軍和常規軍兩種全部由澳大拉西亞人組成的軍隊。
因為上次的擴軍只有國防軍的原因,這次的擴軍也加上了近衛師,預計將直接擴充十個師,澳大拉西亞的陸軍規模超過英國,達到僅次於俄國和法國的世界第三(只算列強)。
首先,兩個近衛師擴充成兩個近衛步兵師和一個近衛騎兵師。雖然近衛步兵師中也有騎兵團的編制,但沒有單獨的騎兵師。
雖然坦克已經研發出來,但騎兵在一些地形的作用也不是坦克能夠替代的,至少在幾十年內會是這樣。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軍隊的擴張,澳大拉西亞的最高軍隊編制也不再是師,而是由多個師組成的軍。
首先就是兩個近衛步兵師和一個近衛騎兵師,這些近衛軍隊將直接合併成近衛軍,滿編總人數大約5.2萬人,負責駐紮在首都特區和聖阿瑟堡附近,保護王宮以及阿瑟的安全。
除此之外就是常規式的擴張。
步兵師的數量擴張到15個,騎兵師的數量擴張到4個。再加上3個坦克師,6個炮兵師組成了澳大拉西亞共計26個師,超過35萬人的龐大常規軍隊。
步兵一師,二師,三師和騎兵一師,炮兵一師組成常規軍第一軍,軍長是原第一師師長西爾維奧,參謀長是原第二師師長菲裡茨,這兩人都是中將軍銜。
步兵四師,五師,六師,七師和炮兵二師組成第二軍,軍長是原第三師師長巴特羅,總參謀長是原第四師師長斯科特,中將軍銜。
步兵八師,九師,十師,十一師,炮兵三師組成第三軍,軍長是原近衛第二師師長馬丁,參謀長是原第一師總參謀長赫爾曼,中將軍銜。
步兵十二師,十三師,十四師,十五師組成第四軍,軍長是原近衛一師總參謀長巴弗德,總參謀長是原近衛二師總參謀長肯尼斯。
騎兵二,三,四師組成第五軍,軍長是維克多,總參謀長是伊恩。
炮兵四師,五師,六師組成第六軍,軍長是伊戈爾,總參謀長是羅比。
坦克一師,二師,三師組成第七軍,軍長是卡爾,總參謀長是薩拉爾。
經過這樣的擴編和改制,澳大拉西亞將擁有一個近衛軍和七個常規軍,軍隊規模和實際作戰能力要比之前強的多。
當然,這些新任的軍長能否統籌管理更多計程車兵也是一個問題。澳大拉西亞之前的軍隊編制最高就是師級別,這下直接擴張到軍,對於以軍為編制的軍隊的最高指揮官的能力是十分考驗的。
軍長和總參謀長相當於一支軍隊的大腦。如果大腦運轉出現了問題,這支軍隊的戰鬥力也會出現問題。
但同樣的,如果大腦表現的特別優秀,這對以軍為單位的軍隊的戰鬥力加強是十分有效的,也是戰場出名將的最好體現。
3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今天日萬,已更3000/10000,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