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誇張的說,憑藉著紙面上的資料,加上澳大拉西亞最先進的噴氣式飛機,大力士級航空母艦在未來十年內絕對是最先進的航空母艦,也會讓澳大拉西亞的海軍實力提升一大截。
如果說之前的巨人級航空母艦隻是航空母艦的第一代產品的話,那麼現在的大力士級航空母艦,才是真正的,能夠輕鬆拿捏戰列艦的強大武器。
當然,大力士級航空母艦再過強大,也不能掩蓋颶風級航空母艦的光輝。
從名字就能夠看出來這兩種航空母艦設計的區別。大力士級航空母艦偏向於體積和重量,也就是所謂的裝甲防護和火力。
而颶風級航空母艦更加偏向航空母艦的動力和威懾力,體積相較於巨人級航空母艦來說並未提升太多,但動力的提升卻是極其明顯的。
颶風級航空母艦全長195.2米,寬23.5米,吃水深度6.9米,能夠搭載22架作戰飛機。
這一級別的航空母艦相較於巨人航空母艦來說裝甲防護能力沒有太多提升,只是加強了一些防空火力,確保航空母艦的自衛和反擊能力。
最大的提升是動力系統,將之前的蒸汽渦輪進行改進之後,又安裝了幾臺新的蒸汽渦輪,讓颶風級航空母艦的航速達到了恐怖的27.5節,無限接近於28節。
28節的航速相較於目前最先進的戰列艦來說都算是比較快的,這也讓颶風級航空母艦面對任何戰艦時,都有著逃脫的保障。
略微提升的航空母艦長度,也讓噴氣式飛機在颶風級航空母艦上能夠更加自如的起飛和降落。
同樣搭載著攔截裝置和輔助降落裝置(鐳射訊號燈),這也讓大力士級航空母艦和颶風級航空母艦的設計變得更加合理,航空母艦的威懾力也大幅度提升。
同樣優秀的兩種戰列艦設計讓阿瑟有些犯難。一個偏向於更大,一個偏向於更快,很難說清楚哪種設計更適合目前的海軍發展。
不過這兩種航空母艦的設計都有一定的優點,不管選擇哪一種航空母艦,阿瑟都能保證這會是目前最先進的航空母艦之一。
關於航空母艦的選擇難題一直持續到了第二天,直到吃早飯的時候才被威廉提醒。
“為什麼非要選擇其中一艘呢?都修建不就好了?”小威廉簡單的一句話讓阿瑟如同提壺灌頂一般,也堅定了阿瑟開始迅速修建航空母艦的決心。
這兩種航空母艦的設計在未來10年內都是一流的,哪怕在20年內也絕對不會落後。
這也代表著如果二戰如期發生的話,現在建造的航空母艦絕對能為澳大拉西亞提供大量的幫助。
反正政府的財政完全足夠,怕同時修建兩種航空母艦,也絲毫不擔心資金的問題。
11月中旬,阿瑟召開了內閣會議,一致透過了關於修建兩種新的航空母艦的議題,同時也決定了未來五年內澳大拉西亞的造艦計劃。
明白戰列艦的沒落已經成了必然,就算現在戰列艦仍然強大,也改變不了十幾二十年後戰列艦沒落的事實。
與其現在修建戰列艦,不如將全部的精力和經費用來修建航空母艦。
也正是這樣的想法,澳大拉西亞未來五年的造艦計劃幾乎全部是戰列艦和潛艇,再加上少部分其他的中小型軍艦,未來不會建造戰列艦,現有的幾艘戰列艦已經足夠。
1925年底到1930年底期間,澳大拉西亞共計建造4艘航空母艦,32艘潛艇,11艘護衛艦,25艘小型驅逐艦,15艘巡邏艇和8艘岸防炮艇。
為了掩人耳目,造艦計劃中還有四艘戰列艦,但並不會真正的建造。
同時,四艘航空母艦也會進行保密建設,讓各國將重心放在戰列艦的建造才是最重要的。
等到各國紛紛拿出最先進的戰列艦之後,在他們自大的時候,他們才會明白航空母艦和戰列艦到底誰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今天就這一更,明天兩更,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