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世界範圍內最焦躁的國家,應該就是一直把英國人看做對手的法國人了。
仔細看看英國近兩年的事蹟,掌控了中美洲,獲得了波斯,全面控制了中東。
再加上澳大拉西亞的幫助,英國在歐洲和世界聯盟都具有絕對的話語權,法國人作為歐洲大陸名副其實的最強國家,在歐洲的話語權反而遠遠不如英國。
海軍限制條約讓法國人在海軍方面不可能趕上英國,外交方面的孤立無助也讓法國人感到危機。
種種思考之下,法國人覺得有必要為自己尋找一個盟友,一個列強級別的可靠盟友來緩解自己的壓力。
仔細看歐洲所有國家,能夠稱得上列強的目前就只有俄國和義大利。
這兩個國家明顯都靠不上,完全體的俄國或許有實力幫助法國,但現在卻是經過內戰損害的非完全體俄國,並且俄國人也沒有心思參與到俄國以外的事物,尼古拉二世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了恢復發展中。
義大利自然不用多說。墨索里尼建立獨裁政府之後,義大利在國際事務方面的存在感就已經大幅度降低。
而且義大利在一戰中的表現確實不太好,這樣的盟友甚至會成為法國人的累贅,也被法國人率先排除。
除此之外,歐洲範圍內還能給法國提供幫助的國家已經不太多,經過慎重的思考和選擇之後,法國人還是將目光放在了已經被大幅度削弱的奧地利帝國身上。
說起奧地利帝國,應該是一戰同盟國中最幸運的國家了。雖然喪失了包括加利西亞,波斯尼亞,匈牙利和義大利北部的部分領土,但國家的核心奧地利和波西米亞還是在的。
不過因為喪失了匈牙利王國的原因,目前的奧匈帝國已經更名為奧地利帝國,恢復了自己原本的帝國名稱。
不過哪怕只是憑藉著奧地利加波西米亞,目前的奧地利帝國仍然具有列強級別的實力,只不過是比較墊底的列強。
也正因為損失了大半的國土,再加上在一戰中傷亡慘重,協約國對奧地利帝國的限制並沒有那麼高,目前的工業實力恢復狀況還是比較良好的。
法國人不可能和德國結盟,自然就將目光放在了奧地利帝國的身上。
雖然奧地利帝國看起來不太是最良好的選擇,但總不能去選擇波蘭和土耳其這樣的國家吧。
波蘭的總體實力不一定比奧地利帝國強大,但波蘭人的野心已經得罪了俄國。
法國人可沒有心思為了波蘭得罪俄國,因為在法國人看來,沙皇俄國重新恢復實力之後,仍然是他們在歐洲比較重要的盟友。
或許是受到了英國人掌控整個波斯的刺激,法國人很快聯絡了奧地利帝國,並且在奧地利帝國一眾官員和卡爾一世非常激動的目光中,簽訂了一份兩國之間的盟約。
之所以激動,是因為目前卡爾一世的地位已經非常危險。
雖然因為歐洲王室聯合宣言和卡爾一世的操作,讓他保住了自己的王位,但畢竟還是戰敗國,奧地利帝國仍然揹負著大量的賠款。
雖然工業和經濟恢復了一些,但因為每年要拿出大量的資金用來賠款,帝國政府的財政以及奧地利人的經濟狀況是不容樂觀的。
雖然卡爾一世已經在盡力維持自己的聲望,時不時的捐助一些王室資金用來救濟奧地利人。
但還是會有不少的聲音要廢除王室,畢竟讓奧地利帝國成為戰敗國的罪魁禍首,其實是當時簽署了宣戰書的弗朗茨皇帝。
老皇帝生前在奧匈帝國的威望確實很高,但這並不能妨礙他讓奧匈帝國成為一戰的戰敗國後帶給奧匈帝國的災難。
但凡奧匈帝國不是戰敗國,卡爾一世在歷史上也不會剛登基沒幾年就被廢黜。
之所以和奧地利帝國簽訂盟約,除了看中奧地利帝國殘存的實力之外,也是看中了奧地利帝國距離俄國比較近,能夠達成巴黎—維也納—聖彼得堡體系。
讓俄國人在國際外交上保持沉默的重要原因,其實是俄國糟糕的工業和經濟,以及對沙皇俄國具備威脅的蘇維埃俄國。
只要法國和奧地利帝國能夠給予俄國大量的支援,俄國的統一和重回巔峰也是必然。
到那時,法奧俄三國聯合起來完全能夠和英澳媲美,並且在陸軍實力上要全面壓制英澳,這也是法國人看到的打敗英國人的希望。
雖然為此要不斷的扶持奧地利帝國和俄國,甚至為此付出大量的資金和物資。
但結交盟友哪有不付出的,英國人向自己的盟友澳大拉西亞援助了大量的物資和裝置,這才換來了一個強大的澳大拉西亞的支援。
法國人也決定效仿英國,將自己的盟友培養成兩個強大的國家。
法國人的援助對於目前的奧地利帝國來說是救急,同樣也是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