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暴躁的法國民眾,法國政府沒有任何好辦法。畢竟,這些民眾可是真敢推翻政府的。
如果法國政府沒有一個好解釋,法國民眾絕對敢讓所有政府官員嚐嚐被吊上路燈的滋味。
法國政府無奈,只能催促軍隊儘快取得戰果,同時要求美國人儘快加入戰爭。
和法國人有些悲慘的狀況不同,澳大拉西亞國內仍然處於一片平靜。
民眾們對於國家利益沒有太多長遠目光,他們只能看到因為美國的加入,同盟國的潰敗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澳大拉西亞的人們已經在期待著戰爭結束後的生活,期待著澳大拉西亞瓜分同盟國的利益,真正成長為強大列強的時刻。
正是因為美國加入戰爭的困擾,讓澳大拉西亞軍隊進攻奧匈帝國的步伐加快了許多。
因為奧匈帝國主力軍隊全部去抵擋義大利人了,澳大拉西亞遠征軍對於克拉根福和格拉茨地區展開了全面進攻,並且在經歷了大半個月的大轟炸之後,順利在七月初攻佔了克拉根福。
克拉根福的陷落,讓奧匈帝國國內震動不已。克拉根福北上維也納只有200多公里的距離,一路上除了格拉茨之外,再也沒有任何軍事重鎮防守。
這也代表著,如果沒有任何反制手段的話,維也納的陷落已經是時間問題。
雖然奧匈帝國的主力軍隊在因斯布魯克和特倫托地區,隨時能夠回援克拉根福。
但在尚未打敗義大利主力軍隊的前提下,如果倉促回援克拉根福,很有可能會被澳大拉西亞軍隊和義大利軍隊合圍。
如此一來,奧匈帝國的處境反而會更加糟糕。喪失了任何反抗實力的奧匈帝國,只能任由協約國的宰割。
對奧匈帝國來說還有一個壞訊息,那就是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處境也不太良好。
特蘭西瓦尼亞地區不僅面臨羅馬尼亞的進攻,北部的加利西亞地區還遭受著俄國的虎視眈眈。
在奧匈帝國陷入困境之時,俄國人終於忍不住了,出動了一個集團軍入侵了加利西亞,試圖找回之前在加利西亞地區挫敗的面子。
這導致奧匈帝國目前面臨三面夾擊,並且三個方向的主攻力量都是列強之一。
哪怕是全盛時期的奧匈帝國,都不一定能夠抵擋三個列強國家的圍攻。更不要說是經歷了君主換代,軍隊還遭受過大敗的現在了。
俄國人發動進攻的訊息讓匈牙利王國政府震驚不已,也讓整個匈牙利王國政府變成了堅定的主和派。
匈牙利王國政府甚至宣稱,如果帝國政府不願意和協約國和平,那麼匈牙利王國政府就會單獨和協約國簽訂和約。
如果是在老皇帝弗蘭茨一世統治時期,這樣的話堪稱大逆不道,匈牙利王國政府也沒有膽量說出這樣的話。
但現在不同,如果加利西亞丟失,接下來遭受俄國進攻的可就是匈牙利地區了。
這讓匈牙利王國國內大量的農場主和資本家聯合起來,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帝國政府屁都不是。
重要的是,目前帝國政府的主力軍隊在和義大利的前線,帝國各處都遭受著協約國的進攻,帝國政府的威望已經大受損失,壓制不住像匈牙利這樣強大的邦國。
匈牙利人也一直不滿帝國政府對自己的剝削,如果處理不好,匈牙利獨立也不是不可能。
匈牙利政府的公開宣告,讓奧匈帝國國內的混亂變得更加嚴重,也讓皇帝卡爾一世更加堅定自己的主和意圖。
沒辦法,如果繼續支援戰爭,匈牙利脫離帝國政府已經是必然。到時候,威望不高的卡爾一世,說不定還會被帝國政府推出來當替罪羊,強行為政府和軍隊背上戰爭失利的黑鍋。
匈牙利王國政府的話語不僅在奧匈帝國內部流傳,同樣也被協約國所得知。
對於協約國來說,這是一個讓奧匈帝國退出戰爭的好機會。當然,如果奧匈帝國執意不退出戰爭也沒關係,相信匈牙利王國更加樂意和協約國合作。
只要奧匈帝國不願意看到匈牙利獨立,就必須得同意協約國的要求。
要不然,有著協約國支援的匈牙利政府,實力不一定會比現在的奧匈帝國弱。
對於在巴爾幹地區有著巨大利益的俄國和義大利來說,同樣也願意看到奧匈帝國就此陷入內亂,甚至直接四分五裂,成為一個個小國家。
當然有願意看到奧匈帝國四分五裂的,自然就有想讓奧匈帝國繼續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