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艘R108戰列艦全部建造完成之後,澳大拉西亞在海軍限制條約方面就沒有拖延了。
但目前為止這份條約都沒有被正式簽訂,其中的原因也值得讓人深思。
澳大拉西亞國內還有一個好訊息,那就是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第四期建設的基本建成。
第四期建設計劃從動工開始,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四年多的時間。
雖然中途經歷過流感等等意外,但還是沒有太過妨礙第四期建設的總體程序。
當然,內閣政府還是適當加快了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第四期建設計劃的進度的,畢竟今年是1923年,內閣政府即將迎來新一輪的換屆。
只要第四期工業基地的建設儘早完成並且迅速投入使用,內閣政府的政績看起來會更加好看一點,部分內閣成員想要尋求連任也就變得更加簡單。
畢竟在澳大拉西亞,內閣官員們想要尋求連任,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在任期間的政績。
這20多年來內閣政府還沒有較大的失誤,這也對內閣成員們的連任有著極大的要求。
必須要不犯錯誤,甚至擁有很好的政績,才能夠獲得追求連任的資格。
雖然大多數內閣成員都有著連任的可能,但作為目前世界的列強之一,澳大拉西亞政壇的競爭力還是很大的。
政黨經歷了多年的發展,也早已經不是之前那麼寥寥幾個了。目前澳大拉西亞經過稽核註冊的政黨高達100多個,根據眾議院席位的政黨就高達27個,足以見得目前政壇競爭的內卷程度。
好在這些政黨都是經過皇家議會和選舉委員會嚴格審查和管理的,澳大拉西亞對於非法政黨的打擊力度還是很大的,這也代表著政黨大多都處於阿瑟的可控制範圍之內,這樣的發展對於阿瑟的權利來說沒有損害,也沒有任何威脅。
不過這就苦了那些內閣官員和其他的政黨了,澳大拉西亞政黨的競爭相對公平,就連各個政黨的活動經費都是統一分配的。
這也代表著在資金和財力方面,政黨之間不會有著太大的差距。
政黨們想要拉攏更多的民眾的支援,從而獲得更多的眾議院的席位,就必須得認真的為民眾利益考慮,而不是口說無憑,只追求一味的許諾,而不顧及實際的行動。
第四期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建設的廠房和倉庫目前已經正式投入生產,已經引進了上百家工廠,並且還在不斷的招商引資中。
有源源不斷的中小廠家也選擇搬遷到工業基地之內,畢竟工業基地之內有著更發達的工業體系,無論是原材料的購買還是工業製成品的銷售,都要方便許多。
當然,阿瑟也絕對不會允許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在澳大拉西亞一家獨大。
沒有其他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為了國家安全的考慮。
雖然現在各國還沒有掌控遠距離打擊的能力,但這不代表以後的世界各國不會掌控。
為了國家的安全考慮,工業可以集中,但不能太過集中。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將成為澳大拉西亞西部工業的領頭羊,但在各州和其他行政區,還應該擁有大大小小的工業基地和工業區,實現多點開花的局面。
目前紐西蘭地區工業的建設也比較順利,雖然南北紐西蘭州的工業基地都不大,但聯合起來也能貢獻十多萬個工作崗位,為南北紐西蘭州提供了相當的經濟貢獻,也是當地的納稅大戶。
這一點同樣也在昆士蘭州,新南威爾士州和維多利亞州記憶體在。
澳大利亞地區的幾個州的經濟基本上都是澳大拉西亞最好的,除了面積比較小的塔斯馬尼亞州和新成立的北澳大利亞州,首都特區。
這也讓這幾個州的州政府相對來說比較有錢,這幾個州的基礎建設相較於其他州來說也是比較完善的。
不過,澳大拉西亞的基礎建設是基於最高政府的謀劃,哪怕是剛被設立為州的帝汶,目前的基礎建設也已經趕了上來。
這種由最高政府統一謀劃,各州政府擁有一定的自由空間進行建設的體系,還是比較適合澳大拉西亞的發展的。
權力太過集中,各州政府就沒有相應的發揮空間。但如果權力太過分散,州政府又擁有太大的自主權,對於國家的統一和穩定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如何在兩級政府之間衡量,探索出一種比較平衡的,適合澳大拉西亞發展的同時,又不會傷害兩級政府的政治體系,是之前澳大拉西亞20多年一直在做的事情。
目前看來,現在的體系還是很不錯的,州政府擁有相對自由的自主權,但要受到國家政府的節制,並且還沒有軍權,不會對國家的統一造成破壞。
32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今天日萬,已更3200/10000,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