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往長遠了說,英國的行動可以隨時變成整個世界聯盟的行動,天然上就具有道義上的優勢。
美國和英國的競爭也就自然而然的變成了美國和世界的競爭,再加上美國的糟糕名聲,美國面臨的下場可想而知。
但話又說回來,如果美國的總統競選者不承諾儘快結束菲律賓戰爭,美國民眾會支援他嗎?恐怕未必。
目前的菲律賓獨立戰爭已經成了美國人的心結,這是一個處理不好就會爆炸的矛盾,也會點燃美國人心中的不滿。
如何妥善的處理菲律賓戰爭的問題,既能儘快結束這場戰爭,又不會讓美國損失什麼,這是現任總統威爾遜以及幾位總統候選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要不然,就算他們成功當選了總統,也要被菲律賓問題弄得頭昏腦脹。還不如提前做好準備,隨時等著上任後實行自己的解決辦法。
相較於美國政府的頭疼來說,阿瑟就顯得輕鬆了許多。
首先是距離優勢,其次是澳大拉西亞還有著英國的支援。而且,美國的經濟狀況不見得良好,因為流感的大量賠償,早就讓美國政府的財政進入拮据狀態。
再說了,美國政府是否團結一心也是個問題。就算美國總統想要繼續戰爭,也得看國會同不同意才行。
說白了,如果阿瑟真的想把美國拖在菲律賓的戰爭泥潭,美國真的還不好掙扎出去。
除非美國白白放棄菲律賓,但美國人是否會同意,這同樣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這樣的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對於現任美國總統威爾遜和接下來的美國總統來說,如何選擇,如何付出相應的行動,就知道深思再深思了。
安排了武器裝備前往菲律賓,阿瑟也算是放下心來,順路開始視察軍工廠目前的情況。
說起來,澳大拉西亞的軍工行業也是支柱產業,目前的規模在國際方面也是頂尖的。
因為德國和奧匈帝國都被嚴重限制了軍事發展,這導致在武器裝備出口方面,澳大拉西亞直接超過了兩個名次,來到了僅次於英國和美國的世界第三。
是的,澳大拉西亞的軍火貿易已經來到了世界第三的水平。大英帝國坐享第一其實並不奇怪,畢竟英國在歐洲範圍內有一眾小弟,這些小弟都會購買英國的軍備。
而美國之所以位居第二,因為美國和島國的貿易條約,讓島國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美式武器。
如果不是這份條約的存在,美國的軍火貿易市場其實是比不上澳大拉西亞的。
畢竟澳大拉西亞的軍火貿易可是在一戰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成長,是一戰協約國的武器提供國之一,出口武器的總數量在所有協約國中是最多的。
之前是賣給俄國,現在是賣給俄國和菲律賓,甚至還有不少的亞洲國家從澳大拉西亞訂購了裝備。
這些軍火貿易的訂單林林總總加起來,不僅能夠輕鬆養活皇家軍工廠,甚至還讓皇家軍工廠的規模一直保持在一個相當誇張的數字。
軍火帶來的利潤完全不輸於其他行業,甚至出口軍火的暴利,在某些方面遠勝於農業和牧業。
進行一次軍火貿易的利潤,要出售上百萬噸糧食或許才能賺到。
阿瑟暫時也沒有裁撤軍火工業的想法,畢竟俄國內戰帶給澳大拉西亞的收入,就足以養活軍工行業了。
這也是為什麼歐洲各國不願意結束俄國內戰的原因,單單是俄國內戰帶給歐洲各國的收入,就足以讓這些國家改變自己的立場。
雖然在一開始對蘇維埃俄國實行了嚴格的封鎖,限制任何物資進口到蘇維埃俄國。
但這樣的限制真的有效嗎?如果真的有效的話,蘇維埃俄國也不會堅持到現在了。
40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