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月開始,幾乎所有列強都陷入了比較忙碌的狀態。這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也是一件好事,這可是為數不多的黃金髮展時期,也是澳大拉西亞趕超英法這樣的老牌列強的最好時機。
作為澳大拉西亞目前最重要的工業基地,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第四期的建設也自然吸引了阿瑟和整個政府的注意力。
事實上,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在剛開始建設的時候,只有三期建設計劃,並沒有這所謂的第四期建設計劃。
但三期建設計劃所提供的55萬個工作崗位已經不能滿足澳大拉西亞的發展需求,建設更多更大的工業基地,已經成了刻不容緩的事情。
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第四期建設計劃相較於之前的三期建設計劃來說,在規劃的時候就將規模擴大了數倍。
前三期總共才能提供55萬個工作崗位,第四期工業基地的建設就能夠提供超過75萬個工作崗位,這比前三期工業基地的總和加起來都要多。
也正因為如此,第四期工業基地的建設週期和規模,都要遠遠超過目前現有的工地規模。
單單第四期工業建設,就規劃了超過13000英畝的土地,這可足足相當於52.6平方公里的土地,其規模之龐大可見一斑。
得益於規模如此龐大的用地規劃,第四期工業基地建設也擁有超過2500英畝的綠化面積,人造生態環境和排水,環保以及道路設施,在發展工業的同時,儘量爭取減少對於環境的影響。
剩下的10500英畝,基本都是工廠廠房和倉儲區,及各種附屬面積的區域。
第四期工業基地擁有超過900個標準化工廠車間,以及超過120個大型倉儲區,並且道路也被拓寬了些許,方便工業基地的物資運輸。
第四期工業基地同樣連通火車站,確保各種資源能夠比較順利和便捷的運輸到工業基地內部,然後再透過卡車進行更加細微化的運輸。
根據估計,第四期工業基地的建設將能夠容納500個超大型工廠和上千個小型工廠,總計可容納員工數量超過75萬人。
如此龐大的建設規劃,也讓第四期工業基地的建設時間延長到了三年以上。
這也代表著,第四期工業基地想要真正投入使用,至少也得等到三年以後了。
想要全面投入使用,甚至還需要四到五年的時間。
一旦整個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全面投入使用,一個擁有超過130萬個工作崗位的龐大工業基地,對澳大拉西亞有多麼重要自然不用多說。
目前的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已經佔據了澳大拉西亞工業生產值的四成以上。
如果再算上已經開工的第四期建設,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產值甚至能夠佔據澳大拉西亞總產值的大半,說一句澳大拉西亞的工業心臟也完全不為過。
為了保護如此重要的地區,在利奧諾拉工業基地附近,駐紮了超過一個團的兵力,負責保護工業基地。
工業基地的上空也是禁飛區,並且在工業基地的不遠處就有一支空軍隊伍駐紮,來保護工業基地上空的安全。
好訊息是,廖諾拉工業基地位於西澳大利亞州,處於澳大拉西亞的腹地,還是比較安全的。
和德國的魯爾區不一樣,利奧諾拉工業基地基本不用擔心外來威脅。
海陸空三方面來看,都不會對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產生任何威脅。
距離利奧諾拉工業基地最近的敵方領土是荷屬東印度,但也有超過2000公里的距離。
目前的飛機是不可能做到2000公里的航程的,在中途沒有中轉站和補給點的情況下,除了澳大拉西亞之外,任何國家的飛機都不可能抵達奧諾拉工業基地上空。
海軍也不可能對內陸地區的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產生威脅。至於陸軍登陸澳大拉西亞,這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畢竟得先打敗澳大拉西亞的海軍和空軍,並且衝破澳大拉西亞陸軍的防守才行。
在建設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時候,之所以將工業基地選址在利奧諾拉,除了這片地區擁有比較豐富的礦產資源之外,身處內陸,安全係數比較高也是一大原因。
沿海城市相較於內陸城市終究是有一定的隱患,畢竟如果敵人海軍太過強大,只要能將澳大拉西亞的海軍壓制在港口,就能夠對海邊的城市產生威脅。
工業基地的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力,此時停留在蘇拉威西島的土著們也就派上了用場。
蘇拉威西島那數百萬的土著是澳大拉西亞在人力方面的儲備,也是人口沒有達到一個理想的數字之前,澳大拉西亞軍隊的預備炮灰。
隨著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第四期建設的開工,瞬間有數十萬土著被徵召,並且被運輸到利奧諾拉工業基地附近幹苦力活。